七十二年前,在大别山区活跃着一支英勇的部队,它以鹞落坪为大本营,转战于鄂豫皖三省45个县开展游击战争,粉碎国民党4次大“清剿”,拖住国民党17万军队,支持主力红军长征,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这支部队就是红二十八军。
对这段革命历史,过去我有所耳闻,但很不全面,最近通读了中共岳西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红二十八军在岳西》一书,并浏览了红二十八军网络史馆(http://blog.sina.com.cn/redarmy28)之后,感触颇深。我不禁设想,假如没有红二十八军,那将是怎样的情形呢?
假如没有红二十八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就难以重建。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作战略转移。1935年2月,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根据省委撤离苏区时留下的指示信,在岳西县凉亭坳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红二十八军组建时,只有2000余人,而国民党军则保持着50个团兵力对之进行“围剿”,敌我军兵力对比约为25:1,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时已经没有固定的苏区,只有一些“白皮红心”的游击根据地。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高敬亭率领红二十八军,依靠大别山心向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支持,发展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清剿计划,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扎稳脚跟,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
假如没有红二十八军,岳西县就不复存在。红二十八军重建后,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便慌了手脚,急忙启动在潜山、太湖、霍山、舒城四县边区设立新县的工作。1935年5月21日,安徽省政府第462次常务会决定组建岳西县设治局。5月31日,省政府主席刘镇华任命岳西县设治局局长。1936年1月,岳西县在衙前镇(今名天堂镇)正式成立。此前,身兼第十一路军总指挥的刘镇华已在衙前设立皖西保安司令部办事处,负责办理舒城、霍山、潜山、太湖、桐城五县“清乡”事宜。可见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设立岳西县的目的,就是为了清剿红二十八军这支新生的革命力量,以巩固国民党在大别山地区的反动统治。
假如没有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的力量就大打折扣。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在湖北七里坪正式整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红二十八军被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时,编成了3个步兵团、一个手枪团,兵力达3100人,约占新四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是新四军中编制和规模都最大、而且装备最好的一个支队。四支队东进抗日,成为活跃在安徽境内的一支抗日劲旅。1938年5月12日,四支队在巢县蒋家河口成功地伏击日军,使得新四军抗日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皖中抗日军民的斗志。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四支队成为整个新四军部队中抗日战绩最为辉煌的一支部队。
假如没有红二十八军……也许还能找到很多推测结果,但无论多少种结果,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红二十八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它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岳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红二十八军,不会忘记高敬亭!
(200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