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邑毛氏史话--茅竹吟风
发布:2013/5/6 8:12:03
分类: 碎文辑录
阅读:2607


  宗源漫漫溯春秋,鲁邑宰公纪领头。
  前代八三铭汗简,序层廿七发蕲州。
  家居四海歌同脉,丁衍八方喜并舟。
  谱牒重修光祖德,两千余载细搜求。
  又
  赖有诸贤贯万秋,勾描遗响话从头。
  片言九鼎安孤国,饱学二毛播海州。
  赤子孝心称捧檄,白龟善意作眠舟。
  复如词雅东坡重,余事深长耐考求。
  
    上为十三年前的拙作《忆族史并贺八修宗谱(二律)》,前一首概述本族世系更替概况,后一首辑录历史名人事迹。下面,稍作铺展,分题叙之。
    一、谱牒简介
    本族现存最早的家谱是家藏民国二十八年六修《蕲邑毛氏宗谱》(以下简称家谱。蕲邑即湖北省蕲水县,今称浠水县)。该谱系线装木刻本,共十五册,已失两册,仅存十三册。
    历次修谱情况如下:
    创修宗谱,十六世绍琳公主修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 
    二修宗谱,十九世辉邦公主修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8年); 
    三修宗谱,十九世辉琮公主修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四修宗谱,二十二世賔臣公、勳臣公主修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 
    五修宗谱,二十一世润豊公、星垣公主修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
    六修宗谱,二十四世敬铭公、教五公主修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
    七修宗谱,二十五世裕义公、健飞公主修于公元1992年;
    八修宗谱,二十五世健飞公主修于公元2000年。
    家谱世派,共十四句,每句五字。兹录中间六句:
    克辉光新德 能敬裕前程
    志立宜勤学 怀高有善名
    绍先期典雅 敦厚乐和平
    家谱所载家规共十一条,每条三字标题,分别是:
    敬先祖 孝父母 和兄弟 肃闺门
    睦宗族 勤耕读 崇节俭 戒争讼
    警游荡 慎丧葬 慎经理
    各条后均有详细的阐述文字。 
    二、历史渊源
    家谱之《创修宗谱序》记载:“粤稽宗系自西伯九子封毛伯为武王卿士,故以地为氏,此受姓之始祖也。历汉晋唐宋,相传八十三世,代产伟人,难以枚举。至宋末而天化公出焉,卜居蕲水,此我族入籍之始祖也。”另一篇《创修宗谱序》曰:“鼻祖世籍西河,至渐公为两浙转运,卜居德化县燕子岩,孝友传家,世世子孙不愿相离。唯我祖天化公历仕安庆,值宋末之乱,兵阻官道,迂道还乡,路过英蕲,乐小岭山水之胜,遂卜居焉。”(引文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文中德化县隶属江西省,即今九江县,“蕲水”即今湖北省浠水县,“小岭”即今浠水县绿杨乡小岭村,“英”指湖北省英山县,该县与浠水县相邻。
    家谱世系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毛氏宗谱前代世系图,共八十四世,以毛会为一世祖,毛会名下附注:“为鲁邑宰”。该部分八十三世人名多附简注,均无谱传,查不到详细内容。另一部分称为毛氏宗谱世系图,至笔者父辈达二十六世,以毛天化为一世祖,其名下附注:“原籍江西九江府德化县燕子岩,任安庆府潜山县二尹,来蕲托迹王河,迁居小岭,是为入籍之始祖。”该部分所有人名都可以在谱传中查到详细内容。
    上述资料显示,湖北浠水毛氏系原籍江西省德化县燕子岩的毛天化,出仕潜山后定居于湖北省浠水县小岭,繁衍后代而成,小岭村因此而成为该支毛氏的聚居之地。七百多年过去了,尽管历代分支后裔迁往邻近省县者甚多,而该村仍为毛氏世居之地,至今绝大部分村民均为毛姓。
    那么,湖北浠水毛氏与浙江清漾毛氏、湖南韶山毛氏有什么关系呢?
    中华毛氏联谊研究会会长、《中华毛氏通书》主编、湖南省社科院教授毛炳汉先生等一批毛氏研究专家研究《清漾毛氏族谱》和《韶山毛氏族谱》后认为,毛氏从周朝开始,最早居住在长江以北,是为“北毛”。后因战乱南渡,迁居江南。“南毛”的始祖叫毛宝。毛宝的儿子因战功受封,居住在信安(即今衢州一带),从此繁衍生息,称为“三衢毛氏”。毛宝的后裔毛元琼(号清漾),迁至江郎山北麓,清漾毛氏自此为始。此后清漾毛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江南毛氏的主系,并迁居江浙、湖广、云贵、闽台诸地。北宋时,时任工部尚书的毛让从清漾迁至江西吉水。诸位专家据此确认:韶山毛氏系出吉水毛氏,吉水毛氏系出三衢毛氏,三衢毛氏主系在江山清漾。因此,浙、赣、湘毛氏后裔,百分之八九十出自清漾。
    不难看出,不论是浙江清漾毛氏还是湖南韶山毛氏,均属毛宝的后裔。那么,湖北浠水毛氏是不是毛宝的后裔呢?翻开家谱卷之五前代世系第二页,三十五世“毛宝”名下有“字硕贞,为温峤前锋”等注文。第四页八十四世“毛天化”名下注云:“字显耀,娶李氏,始迁蕲邑。”。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浠水毛氏也是毛宝的后裔,浙江清漾、湖南韶山、湖北浠水三地毛氏同出一源。
    如果放开视线,扩大视角,中国毛氏应该感到欣慰。从历史上看,毛氏是周文王的后代,自古人才辈出,曾涌现了毛遂、毛亨、毛苌、毛义、毛玠、毛宝、毛穆之、毛渐、毛滂等一大批风云人物,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毛姓中产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集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书法家等大家智慧于一身,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现实中看,毛姓人口数量一直处于现当代百家大姓之列,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公布,毛姓位列汉族人口第76位。另有研究资料显示,毛姓人口分布范围甚广,大部分生活在长江流域。
    三、著名典故
    毛遂自荐:家谱卷之五前代世系第六世“毛遂”附注:“赵平原君门下客也。平原君合纵于楚,遂自荐,定纵以归。平原君曰:毛先生一言重于九鼎大吕。”此事在《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有详细记载。“毛遂自荐”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典故成语,相关成语和词语有“脱颖而出”、“一言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等等。顺便说一句,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时代经常被引用的成语,“毛遂自荐”是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当年毛遂自荐的前提和条件:一是平日不求闻达,正如平原君所言“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二是国家急需时挺身而出,时逢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三是愿作候补人员,毛遂对平原君说“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四是宽容他人讥笑,面对“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不动声色。五是不争功而适时出手,“平原君与楚王言合纵。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从这几个方面去看,很容易得出毛遂当年为什么自荐、凭什么自荐、怎么自荐、如何处理自荐与他荐的关系等问题的答案。
    二毛注诗:家谱卷之五前代世系第八世“毛亨”附注:“作诗训诂,以授毛苌,故曰毛诗。为河间献王博士,善说诗。”《诗经》在汉朝时有四种版本,称为四家诗。其中鲁诗、齐诗、韩诗三家逐渐失传,只有毛诗保存至今。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经孔子删定,并教习弟子,后大行天下,流传于世。《诗经》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极大,而其之所以能够流传今日,毛亨、毛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义捧檄:家谱卷之五前代世系第二十三世“毛义”附注:“家贫,以孝行称。张奉往候之,府檄适至,义捧檄,喜动颜色,奉心薄之。后亲死,公车屡不起。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 再看《后汉书?刘平等传序》:“东汉毛义家贫,以孝出名,府檄召义为守令。义捧檄色喜。后其母死,辞职不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义捧檄的故事。后世以"捧檄"为孝子为母出仕的典故。
    毛宝放龟:家谱卷之五前代世系第三十五世“毛宝”附注:“常见白龟买而放之,后战败坠江,蹑物至岸,视之,乃所放龟也。”“毛宝放龟”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早已成了施恩获报的典故。如明?马中锡《中山狼传》:“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
    四、岳邑一脉
    蕲邑毛氏十六世益捷公之曾孙、十九世辉鲁公和辉峨公(从兄弟),于康熙末年(公元1722年)前后,由祖籍湖北省蕲水县小岭迁入安徽省霍山县南包家河(今岳西县包家乡)定居,至今已历十一代,约290年。辉鲁公后裔一直在黄栗园(今农茶村)一带居住,辉峨公后裔则逐渐向包家河上游(今包家村)迁移,两地相距不远,故世代保持着密切联系。
    辉峨公玄孙、先曾祖敬先,勤劳持俭,供长子裕诚读完长学,使其成为闻名乡里的先生。先祖父裕诚曾长期在霍山县筲笈窝教书,抗战时期,担任过包家河保保长,解放后,顺利通过政府审查,并安排在五福堂小学任教,一九五二年正月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先父前福,幼年家贫失学,一生为人正直,大公无私,从五十年代的互助组长干到七十年代的生产队长,二十余年,廉洁自律,忘我工作,颇有口碑。曾被推选为岳西县第一届政协委员,多次出席县党代会,所在生产队被评为安庆地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先叔祖裕宽之子前德、辉鲁公后裔前顺之子小山,都曾担任过生产队长,小山之子志平曾任村干多年。
    笔者一九七八年退伍回乡,继任民办教师,次年考入安徽劳动大学,一九八三年毕业(时校已更名为皖南农学院),分配回本县工作,先后任店前农技站技干、副站长,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科长、副主任,县质监局副局长(正科级)。胞弟成美先后任包家乡副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和平乡人大主席,县人社局主任科员。从弟成林先后任县政府办公室秘书、文秘科副科长、科长。
    总之,包家河毛氏虽有近三百年历史,但繁衍不畅,人丁稀少,无一达官贵人,与名门望族相距甚远,然忠孝为本,耕读相传,家风清白,世代良民,无愧于先祖,无愧于乡里、无愧于国家!
  
(注:本文为《岳西姓氏历史》约稿初稿,原题是《毛氏:家居四海歌同脉 丁衍八方喜并舟》。)



返回上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