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律(摘录)
发布时间:2011/7/9 17:26:19 信息类别:初入黉门 调整字体: |
曲律(摘录) 明·王骥德著
论曲源第一
曲,乐之支也。自《康衢》、《击壤》、《黄泽》、《白云》以降,于是《越人》、《易水》、《大风》、《瓠子》之歌继作,声渐靡矣。“乐府”之名,昉于西汉,其属有“鼓吹”、“横吹”、“相和”、“清商”、“杂调”诸曲。六代沿其声调,稍加藻艳,于今曲略近。入唐而以绝句为曲,如《清平》、《郁轮》、《凉州》、《水调》之类;然不尽其变,而于是始创为《忆秦娥》、《菩萨蛮》等曲,盖太白、飞卿辈,实其作俑。入宋而词始大振,暑曰“诗余”,于今曲益近,周待制柳屯田其最也;然单词只韵,歌止一阕,又不尽其变。而金章宗时,渐更为北词,如世所传董解元西厢记者,其声犹未纯也。入元而益漫衍其制,栉调比声,北曲遂擅盛一代;顾未免滞于弦索,且多染胡语,其声近哓以杀,南人不习也。迨季世入我明,又变而为南曲,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是美善兼至,极声调之致。始犹南北画地相角,迩年以来,燕、赵之歌童、舞女,咸弃其捍拨,尽效南声,而北词几废。何元朗谓:“更数世后,北曲必且失传。”宇宙气数,于此可觇。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竿》,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不啻郑声,然各有其致。繇兹而往,吾不知其所终矣。
论调名第三
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始于汉之《朱鹭》、《石流》、《艾如张》、《巫山高》,梁、陈之《折杨柳》、《梅花落》、《鸡鸣高树巅》、《玉树后庭花》等篇,于是词而为《金荃》、《兰畹》、《花间》、《草堂》诸调,曲而为金、元剧戏诸调。北调载天台陶九成《辍耕录》及国朝涵虚子《太和正音谱》,南调载毘陵蒋维忠(名孝,嘉靖中进士)《南九宫十三调词谱》--今吴江词隐先生(姓沈,名璟,万历中进士)又厘正而增益之者--诸书胪列甚备。然词之与曲,实分两途。间有采入南、北二曲者,北则于金而小令如【醉落魄】、【点绛唇】类,长调如【满江红】、【沁园春】类,皆仍其调而易其声,于元而小令如【青玉案】、【捣练子】类,长调如【瑞鹤仙】、【贺新郎】、【满庭芳】、【念奴娇】类,或稍易字句,或止用其名而尽变其调;南则小令如【卜算子】、【生查子】、【忆秦娥】、【临江仙】类,长调如【鹊桥仙】、【喜迁莺】、【称人心】、【意难忘】类,止用作引曲,过曲如【八声甘州】、【桂枝香】类,亦止用其名而尽变其调。至南之于北,则如【金玉抱肚】、【豆叶黄】、【剔银灯】、【绣带儿】类,如元【普天乐】、【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