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作品要目>杂文
杂    文


  

   举报风行,贾公坐卧不安。见背人捉笔者,皆有所疑。
   一日,吴生伏几疾书,见贾公入,急敛之。贾感异常,乃细察,笑曰:“汝有何大作,可否拜读?”吴嗫嚅不能答,面且红。贾益疑,思之再三,当伺机图之。遂作阅报状,坐至下班,与吴同行。方分手,即速返室闭门,见吴之抽屉未锁,大喜,翻检仅得一书,上云:“芳,久未晤面……”,贾公颓丧之至,坐定,觉浑身已汗湿矣。

(原载安庆日报1989年12月22日副刊)

瞌 睡 虫

   某公告余,平生最怕二字,遇之便瞌睡大发,甚为可恼。余曰:愿闻其详。此公遂娓娓道来:
   一曰文。阅文如登高山,俯则不知山究多高,何日可达,总觉身软;仰见峰顶入云,山脚抵额,顿感腿酥。或俯或仰,皆不得力,恍惚之间,酣然入梦。传文如击鼓传花,虽不孤寂,然穿梭不止,久之便见雪花翻飞,令人目眩,大有雪境夜游之感。行文如涉沙漠,不论深浅曲直,只管向前,欲在三五日内,毕其横越之役,断不可能。往往不过几时,猝然中暑,神游天外,事业难竞。
   二曰会。尝争先入场,抢占墙角,为免众目之刺,以求聚神之效。初如坐观小溪,柔音缭绕,继如仰卧小院,蝉声渐细。何消片刻,便昏昏噩噩,飘然升空。不得已,某会移于前排,正襟危坐,以示谦恭。岂知彼洋洋万言,如雷贯耳,手舞足蹈,乱花迷人。又于某会就位场中,以为四方睽睽,必不疏懈,谁料不及两时,环顾周围,若乱雨扑荷,千姿百态,不可名状。自觉众星拱月,怡乎其间,便睫随心安了。
   余闻此未闻之高论,十分惊诧,终于无言以对。

(游戏文字,聊博一笑而已。)

某秘书自嘲

   鄙人生性愚陋,思想僵化,言辞木讷,行动迟缓,虽科班出身,然与文无涉,一块地道的废料。不意命运颇抬举我,无端送我一顶某机关秘书的帽子。岂知朽木不可雕也,吾非但不能乐以受用,反而为之所累。数年秘书生涯,谈之不堪回首。愧疚之余,作此文以自嘲。读者诸君幸勿见笑。
   观予之所为,可嘲者甚多。为省笔墨,不妨一言以蔽之:斯人乃“四无”人物也。何谓四无?
   一曰无德。替领导隐恶扬善,乃秘书之大德。小子无孙悟空钻腹之功,故人心恶否,无从知晓。而于领导善行,知则知矣,却不愿传扬:上级巡视,不表其功;群众来访,不道其苦;朋友相聚,不赞其才。数年相处,俨如一面之交。
   二曰无能。余素喜读书,而不知活用;信守规矩,而不能通融;略辨风向,而不会应变。故行文无铺展之方,三言两语便已作结,望人洋洋万言,徒自兴叹。陪会无静坐之功,枯燥难耐,度日如年,腰酸背痛,往往弄得奄奄一息。办事无圆滑之术,直言对人,授之以柄,左冲右撞,受人制肘,平添多少尴尬。
   三曰无福。在他人曰风光,在我曰汗颜;在他人曰潇洒,在我曰现丑;在他人曰享受,在我曰受罪。有例为证:出巡之车,不断更新,越来越美,越来越舒适。可在下乘之,总觉胸闷,甚或头晕目眩。又,接风之宴,竞相攀比,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可在下闻之不香,食之无味,饮之痛心,真可谓未下宴席已先蔫兮!
   四曰无缘。多少人干我等营生,小施韬略,便机缘迭现,好运常来。或名噪一时,或利禄丰盈,或青云得路,或势焰冲天。而鄙人淡于名利,轻视乌纱,不求闻达,自图逍遥,岂有缘分垂青于我?
   或许有人问:汝既如此窝囊,何不另谋大业?先生有所不知,作秘书虽苦不堪言,然若独钟其专业,亦大有乐处,正所谓专而不“红”,其乐融融!每见拙文刊在手,顿将狂喜赠于朋。有此一乐,何必避而遁之!

尼小姐与乙先生

   听说某君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叫尼小姐,另一个叫乙先生。
   尼小姐身材修长,面色白皙,生就一副楚楚动人的模样,加之移步时香气扑鼻,真可谓是秀色可餐。乙先生体形稍胖,生得膀阔腰圆,鼻直口方,虽性格豪爽,而言语温和,笑容可掬。
   某君与这两个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用如胶似漆来形容,决不为过。对尼小姐疼爱有加,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随时带在身边,哪怕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要上下抚摸,赞声不绝,甚至旁若无人地吻上几口。那乙先生也是随叫随到,毫不含糊。常与某君执手言欢,肝胆相照。
   尼小姐与乙先生到底有多大能耐,让某君形影不离呢?看官你别说,这二人还真的神通广大!某君要想和一个陌生人交往,只要尼小姐出面,来回穿梭几趟,就可以让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当然,要想做成一件大事,还得乙先生上阵。乙先生到关键的时候,就敞开胸怀,掏出心给你看,透明度百分之百,到这个火候,假如你仍然遮遮掩掩,不能拍板,那你会自惭形秽,无地自容的。请问,哪个有身份的人愿意如此呢?
   对这二人了解最透的一位医生,也是某君的朋友。一次,他劝某君说,尼小姐与乙先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早点离开他们吧,如果陷得太深,恐怕将来悔之晚矣。某君未置可否。
   出于好奇,笔者向这位医生打听尼小姐、乙先生的名字。医生告诉我,尼小姐叫尼古丁,乙先生叫乙醇。我不禁愕然!

  酒为何物?一种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作用毁誉参半,与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密切相关的饮品。
  酒有很多别称,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如:清圣、浊贤、天禄、钓诗钩、欢伯、忘忧物、扫愁帚、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金波、黄封、清酌、白堕、冻醪、般若汤、椒浆、香蚁、浮蚁、绿蚁、碧蚁、杯中物、壶觞、壶中物、醍醐、春、狂药,等等。
  饮酒的好处是什么?我们的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在古代,用酒治病,特别是制成药酒来防治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古人视“酒为百药之长”。现代有研究资料表明,酒对人的健康至少有六大好处:(1)酒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剂。(2)酒能加速血液循环,有效地调节、改善体内的生化代谢及神经传导。(3)适量饮酒可促进消化。(4)适量饮酒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5)适量饮酒有益于人们的心身健康。(6)适量饮酒能延年益寿。
  正因为饮酒有这么多的好处,人们就把酒捧上一个不应有的高度。凡待客、过节、入学、调动、升迁、婚丧等大事来临,都要备上美酒佳肴,欢聚畅饮,一醉方休。官场上“酒风”更胜于民间,许多活动常常要由“酒”来推波助澜。什么“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都是热衷此道者的托词。
  然而,酒是有两面性的。过量饮酒、暴饮、嗜酒,皆害莫大焉。误事、费时、耗资、伤身、致祸,便是酒害的主要表现。《党风与廉政》期刊曾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一年喝掉800亿》,该文披露,全国每年有300亿公斤粮食被“喝掉”。而现在,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11万多人死于酒精中毒,至少有60种疾病和酒精直接相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万多起,死亡近10万人,受伤45万多人,其中以酒后驾车比例最高。酒后犯罪也是一大问题,在美国,这类犯罪占谋杀案的86%、强jian案的72%。而喝酒导致的家庭纠纷更是数不胜数。
  既然酒害如此之大,为什么还会有许多人乐此不疲呢?华夏心理网咨询师曹芬元说,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劝酒文化力量太强大了。事实上,无论是劝酒的人还是被敬酒的人,都犯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大忌,即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对方的想法。劝酒的人即使不想喝,但认为只有劝酒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被敬的人不想喝,但觉得只有喝了才不会辜负对方的期待。同一酒桌上的人,如果有层次、级别上的差异,级别低的人更得主动敬领导,否则会显得对领导不恭;被敬的领导也得喝,不然就显得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种违心喝酒的风气,积极主动想喝的不多。
  饮酒本应是一种从容、自愿、自得其乐的行为。但现实中经常可以见到聚众酗酒的场面。倡导文明“酒风”,应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狠刹“喝酒风”,也应作为整顿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的内容之一。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共同努力。但愿大大小小的瘾君子们好自为之吧。

疗心妙方致仕诗

  尝见退位、退休者郁结于心,情志不舒,气滞声喑,血滞面黄。治宜疏肝理气,化痰解郁,活血健脾,滋阴补肾,养心安神。然则药效甚微。近览古诗,偶得妙方,名曰致仕诗,不同寻常。致仕者,因老病不堪从政而辞官之谓也,意同今之退休。用此方疗心谓之诗疗。其法为日吟三遍,细品慢咽,数日不断,奇效自出。一日去烦,三日定心,五日开颜,七日断根。望已退位、退休者或将退位、退休者,不妨一试。
  方一 如释重负
  宋·晁说之《致仕后闻夜雨》:“厚矣皇恩得谢休,萧然白发更何求。雨声中夜生高兴,不似官人身外愁。”明·文徵明致仕出京马上口占:“白发萧萧老秘书,倦游零落病相如。三年虚索长安米,一日归乘下泽车。坐对西山朝气爽,梦回东壁夜窗虚。玉兰堂内秋风早,幽竹黄花不负予。”诗人走下政坛,告老以归,如卸重担,如脱桎梏,身轻步健,何其舒畅。
  方二 可喜可贺
  南宋·陆游《致仕后即事》:“休官拜命不胜荣, 墨湿黄新照眼明。络绎交亲来作贺,羊腔酒担拥柴荆。”宋·曹勋《得致仕喜成》:“久甚嗟形役,今方得自怡。所欣官已了,得与静相期。风月闲如旧,心情喜可知。出中鸡黍友,贺幅已先持。”致仕则无权无势,风光不再,门庭冷落,易致心伤,而诗人转觉可喜,兴迎贺幅,这等情怀,着实难得。
  方三 清净自安
  宋·宋庠《致仕得请泛舟归第》:“辅郡初辞节,孤舟始去官。桥头帆影急,枕底浪声寒。好爵云谁宠,危心且自安。赐车诚可爱,闲共子孙看。”宦海风云,尽抛脑后,仕途坎坷,终化云烟。守护一份闲心,安享天伦之乐。
  方四 悠然自得
  南宋·陆游《致仕后岁事有望欣然赋诗》:“圣时恩厚赐余生,日与乡闾乐太平。已弃胡床无长物,尚携拄杖有同行。新裁乌帽人争看,小摘青蔬手自烹。买得水车无用处,绝知造物相归耕。”唐·白居易《刑部尚书致仕》:“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致仕还乡,躬耕田园,与野老叙旧,与诗人唱和,心境悠然,粗茶淡饭,足可养生。
  方五 此生无憾
  南宋·陆游《致仕后述怀~又》:“壮岁江湖去,还朝六十余。辈流俱已尽,勋业固知疏。遽走宁黔突,长闲祗荷锄。如今更何憾,终作爱吾庐。”登高吟唱,回首平生,事业有成,莫提憾事,天命所归,平安是福。
  方六 反思自谦
  宋·曾几《致仕》:“妻孥挽我奉真祠,老子婆娑正坐谁。受禄功无一毫末,休官事有十年迟。尚容款曲悬车地,绝胜仓皇易箦时。请祝圣人千万寿,小臣何敢望期颐。”夜深人静,对月遐思,论功何足挂齿,论劳亦未尽力,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方七 壮心不已
  宋·韩维《致仕后次韵答张念七》:“一榻高眠只自思,累朝荣宦竟何为。颠毛白尽朱颜改,惟有丹心似旧时。”此君原居高位,遭贬致仕,仍如老骥伏枥,不改忧国丹心,且诗风古淡畅达,十分耐读,并可提神。
  方八 不为子谋
  陆游《致仕后即事~又》:“归耕所愿杂民编,乍脱朝衫喜欲颠。但得吾儿能力穑,不请半俸更超然。”在位不谋私,退休伴子耕,廉政楷模,令人景仰。当今悔不用权庇护子孙者,又有何言?
  此诗疗八方,可择用,亦可并用,患者视需要而定。若欲快速疗心,则含服二日足矣。


令人震惊的奇文——评茅于轼《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2007年7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发茅于轼先生一篇大作,名为《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27日茅于轼在他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oyushi和http://blog.people.com.cn/blog/u/mys)中发表了同样的文章。初看标题,不太顺眼,及至读罢全文,着实令人震惊!一个共产党执政几十年的国家,岂能容得如此骇人听闻的声音呢?作为基层的一名共产党员,不得不说几句话!
  茅于轼,何许人也?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始人、理事长,原来是一个摇笔杆子的企业家,替富人说话也就是必然的了。
  茅先生的文章比较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原文。这里,我仅摘录四个“闪光点”,试加“赏析”:
  其一,茅先生说:“我国是一个特别讲究立场的国家。立场错了一切都错。谁敢犯错立场性的错误去为富人说话呢。所以都站在保险的立场上为穷人说话。为富人说话则不同。由于大众受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灌输,富人被认为是剥削者。为剥削者说话当然错了。”
  茅先生反对讲究立场,不愿为穷人说话,这是他的自由,我们不必苛求。但是,他公然反对马克思的学说,这是所有共产党员不能容忍的!
  想必大家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会陌生。《资本论》就是论资本,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资本论》共四卷,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马克思的这部光辉著作是如何产生的呢?1842~1843年,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当时普鲁士莱茵省议会通过了“林木盗窃法”,公然侵犯贫民阶级的权力。不久,马克思又遇到摩塞尔河流域酿造葡萄酒的农民的经济状况问题。这些物质利益的冲突,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之一。于是,从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系统地收集资料研究政治经济学,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到四十年代末已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1866年初开始,到1867年3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修订和誊写工作,同年9月在德国汉堡出版。由此看出,马克思正是出于为穷人说话的初衷,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刻地剖析资本家的剥削本质,形成一部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重要的科学文献。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资本论》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被写入党章,载入宪法,成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如今,竟有人跳出来,公开指责马克思的学说,难道现在不是共产党的天下了么?
  其二,茅先生说:“毛泽东为了解放穷人,采取了打倒富人的政策,其结果,大家都知道,是创造了一个穷人国。穷人并没有变富,反而更穷了。”
  看样子,茅先生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一直耿耿于怀。他把当时的斗争阵营简单地分为穷人和富人,这口气与地主资本家完全相同。按照茅先生的逻辑,共产党闹革命就是因为穷人不服人富闹起来的,自然是不应该的,共产党也就毫无存在的必要。不仅如此,茅先生还把共产党革命的结果说成是创造了一个穷人国,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解放后,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翻了身,逐渐过上好日子,只是地主资本家比过去“穷”了。对此怀有不满情绪的茅先生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不是昭然若揭了吗?蒋介石被赶出大陆几十年了,可如今共产党还养着蒋介石的喉舌,不是天下奇闻吗?
  其三,茅先生说:“中国穷了几千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仇富。社会上有了一些富人就变成众矢之的,就被剥夺,被侵犯。这一传统几千年没变,而集中反映在解放之后到文革结束这段时期。”“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还有前途吗?他们一辈子只能永远当穷人,永无出头之日了。”
  茅先生描述历史纯虚杜撰,分析原因实在荒唐,得出结论令人喷饭。
  “中国穷了几千年”是事实吗?仅举两例:㈠著名的世界经济学家Angus Maddison估算:以人均GDP论,在公元50年,中国和欧洲(除去俄罗斯和土耳其)都是450美元(以1990年的美元价值衡量),反映了东汉和罗马帝国的繁荣不相上下。到了960年,中国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欧洲则跌到了400美元。到1280年,中国达到600美元,欧洲是500美元。直到1700年,中国停滞不前,欧洲才以870美元超出。而以经济总量算,中国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还是世界第一大经济。㈡一位新西兰人在他的日记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明朝中国:“在这个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由此两例足可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富裕程度。
  茅先生分析中国穷的原因是仇富传统几千年没变,想象力太丰富了!看来茅先生不仅替现在的富人说话,还替历史上的富人说话,堪称“富人之父”了!中国人生来就有仇富心理吗?否!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邓小平概括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我们不妨从身边看起,那些起早摸黑摆摊卖菜的菜农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的财富,从来不会让人眼红的,更不会让人仇视。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横财就是意外得来的钱财(多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对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钱财的富人投以鄙视的目光,至少反映了维护社会公平的愿望,没有什么不好。如果说茅先生编出的仇富传统是无中生有,那么他说“集中反映在解放之后到文革结束这段时期”,则是别有用心的。大家知道,这段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难过的时期,他们不仅经济上被改造,政治上也有所限制。文革结束后,他们开始抬头了,有的公开反攻倒算,虽然我们党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压制了一下,管了二十几年,现在他们又坐不住了,有人开始叫骂了,历史的重复往往让人觉得惊人地相似。
  再看看茅先生的结论吧——“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还有前途吗?他们一辈子只能永远当穷人,永无出头之日了。”我怎么觉得这话似乎出自当年还乡团之口,如此恶狠狠地痛骂穷人,如果不是有刻骨仇恨,不至于如此表达吧。我还想起一句古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按照茅先生的逻辑,穷人要想变富,只有跟着富人走,当奴仆也好,当走狗也好,受剥削也好,受压迫也好,那是唯一的出路。而富人自然可以代代相传,把一个富裕基因永远遗传下去。茅先生的理论虽好,但历史是不吃这一套的。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这才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任何人都颠覆不了。茅先生把中国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历史说成是仇富的历史,会被无数英烈的鲜血淹死的。
  其四,茅先生说:“中国改革三十年,财富的创造增加了十倍之多。这主要是企业家的功劳。人们常说,工人农民创造财富。这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创造财富。”
  毛泽东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茅先生藐视人民的力量,把社会财富的增加归功于企业家,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企业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守法和基本守法的企业家,另一类是违法的企业家。守法和基本守法的企业家是在极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通过国家贷款启动,使用廉价劳动力,利用政策变轨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种种机遇,采取许多潜规则默认的方式方法(如行贿等),逐渐积累起一定的财富。这个积累过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劳动力的支持,离不开市场活动各方力量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国家为发展市场经济,付出了惨重的社会代价,如建国后灭绝的毒品、娼妓、赌博、拐卖妇女儿童、血吸虫等等沉渣泛起,至今仍在危害社会。违法的企业家积累财富的过程则是血腥的,他们置工人的利益、健康、生命于不顾,随意增加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克扣工资,甚至限制人身自由,漠视生命安全。仅以近几年见诸报端的许多黑矿主为例,每年都要夺走数以千计矿工的生命。这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想必茅先生不会不知道吧。
  对守法和基本守法的企业家,我们可以看成人民的一分子,没有单独歌颂的必要;对违法的企业家,我们则应该视之如仇,群起而攻之,痛加鞭挞,把他们送入历史的审判台。也许茅先生对我的分类法会嗤之以鼻,那就请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调查吧。
  茅先生的文章“闪光点”还很多,限于篇幅,不再摘引了。可能读者要问,你对茅先生是不是不太公平,他不是还说了“为穷人办事”吗?那就再花点时间看一看原著吧。茅先生说:“光为穷人说话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做事。要帮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有病时有钱看病,搞生产时有钱买化肥农具,或能进城打工,碰到个别老板欺侮时有人帮他们维权。这些事一部分有政府在做,但是远远不够,需要民间参与。”原来,“为穷人办事”是政府和民间的事,与茅先生不相干。参观一下茅先生领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十年辉煌成果,除了办论坛,就是出书,并未为穷人办过什么事。这样看来,“为穷人办事”不过是“替富人说话”后面的一个漂亮的点缀罢了。
  综上所述,茅于轼《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一文,歪曲历史,藐视工农,妄加指责马克思学说,污蔑党的领袖,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功绩。试问,这能让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工农群众容忍吗?
  奇怪的是,茅于轼的谬论竟能堂而皇之地登上新闻媒体,而且得到少数人的拥护,这难道不能引起党的宣传部门的重视,不能引起党的高层领导人的深思吗?
(写于2007.8.15)

狗词小集(仿《幼学》句法)

  狗年话狗,词典搜词。哺乳动物,善守门户。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说文》《礼记》,早已载明。
  谦称己子为犬子,蔑称劣儒为犬儒。猎犬乃是帮助打猎之具,走狗系指协助作恶之人。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语文不顺,谓之狗屁不通。骗人钱财,曰狗皮膏药;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狗吠不惊,形容社会安定;狗眼看人,比喻势利眼光。狗血喷头,描写刻毒痛骂之状;狗彘不如,形容品行卑劣之词。依势欺人,称为狗仗人势;出谋为恶,称为狗头军师。常聚吃喝玩乐之流,当称狐朋狗友;被逼穷途走险之事,便是狗急跳墙。骂人不识好歹,狗咬仙人吕洞宾;骂人不说好话,狗嘴岂能吐象牙。
  卑称自己年龄,曰劳问犬马之年;甘愿受人驱使,曰愿效犬马之劳。犬牙交错,比喻情况复杂;犬吠之警,悉指抢盗发生。臣下怀君,谓之犬马恋主;各为其主,谓之跖犬吠尧。手下干将,谓有鹰犬之才;家中拙子,谦称豚犬之儿。鸡犬相闻,乃指人烟稠密;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厉害。陶犬瓦鸡,比喻空存无用;众犬吠声,比喻随声附和。自不量力,譬如狂犬吠日;随官得势,乃曰鸡犬升天。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是谓鸡飞狗跳;效劳事成,便被其害,是谓兔死狗烹。鸡鸣狗盗,乃指微末之技;驴鸣犬吠,是指拙劣之言。狼心狗肺,极言心肠狠毒;声色犬马,是谓生活荒淫。暗中追逐名利,谓之蝇营狗苟;时常偷窃物品,谓之鼠窃狗偷。白云苍狗,喻事物变化不定;东门黄犬,指官祸抽身悔迟。吞纸抱犬,充饥御寒,家贫好学之典;画虎类狗,模仿失败,弄巧成拙之意。
  景升豚犬,谦称碌碌无为之子;丧家之犬,比喻无处投奔之人。子孙秉承父辈之能,曰将门从来无犬子;君子不受小人之侮,曰虎豹岂受犬羊欺。
  上述之词,不过沧海一粟;戏作此文,权当淡酒半杯。

猪词小集(仿《幼学》句法)

  猪年将至,试觅猪词。猪为六畜之首,肉乃万民之需。小猪野猪,豚(tún)豕(shǐ)为名;词语俗语,雅俗共赏。
  冯豕、丰豕皆谓大猪;瘠牛羸豚,比喻弱国。厕所、猪圈,可称豕牢;猪相怪异,古称豕祸。下邪偷视谓之豕视,售猪喂水谓之饮豚。妄自称奇,谓之辽东白豕;意外得财,谓之肥猪拱门。
  牧豕听经,比喻求学努力;出豕败御,比喻突遭意外。豕食丐衣,喻极贫之人;见豕负涂,喻脏秽之事。鸡豚之息,收益微小之意;牧猪之奴,卫青未达之时。幺豚暮鹨(liù),自喻晚年偶添后嗣;景升豚犬,谦称子女碌碌无为。化及豚鱼,比喻教化广深;信及豚鱼,比喻信用极好。豕交兽畜,比喻待人无礼;一龙一猪,比喻看人有别。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敝鼓丧豚,形容徒费无益。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猪骂狗,犹言指桑而实骂槐。牧猪奴戏,乃赌博之鄙称;孤豚腐鼠,是微贱之同语。蜂合豕突,比喻众人横冲直撞;狼突豕窜,形容坏人到处搔扰。豚蹄穰田,原指予少取多之欲望;猪卑狗险,是称卑鄙阴险之小人。戴鸡佩豚,乃称好斗之辈;猪突豨(xī)勇,悉指亡命之徒。封豕长蛇,比喻贪暴者;鹿驯豕暴,形容狡诈人。泥猪疥狗、泥猪癞狗、泥猪瓦狗,皆喻卑贱粗鄙之人。鲁鱼亥豕、亥豕相望、豕虎传讹,皆指写印文字之误。
  人怕出名猪怕壮,乃出名担心之谓;死猪不怕开水烫,乃无畏调侃之言。火烧猪头烂,犹言水到渠成;狼咬瘸腿猪,犹言恃强凌弱。
  词海淘金,偶得数言于上;文山探宝,喜成片语在心。虽存拾贝之欢,恐抱遗珠之憾。小文作结,贻笑大方。

鼠词小集(仿《幼学》句法)

  金猪渐去,玉鼠潜来。词中搜鼠,自是寻章摘句;沙里淘金,竟然集腋成裘。词语、成语、歇后语,语内不离鼠事;单句、对句、长短句,句中总有鼠踪。
鼠曰家鹿,又曰社君。明朝李时珍云: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黄鼠曰礼鼠,又曰令邦。南宋刘敬叔曰,见人拱手,故亦称拱鼠。牡丹呼为鼠姑;山楂称作鼠楂。天鼠、仙鼠,皆蝙蝠之别号;炙鼠、石鼠,乃蝼蛄之代称。
  鼠腊为空物之号;腐鼠为贱物之称。豚鼠喻弱者;雀鼠喻小人。鼠伏喻降服之事;鼠步比畏惧之人。品行卑劣谓之狗鼠;手段卑劣谓之鼠技。金毛鼠比言好贪名利之士;般姜鼠喻言徒费心力之人。蔑称卑贱之人为鼠子、 鼠辈;呵斥窃贼之流为鼠盗、鼠偷。
  虫臂鼠肝,小而无益;孤雏腐鼠,贱不足言。狗头鼠脑,一副奴才相;狼眼鼠眉,十足凶恶人。雀目鼠步,比喻惶恐之态;鸟骇鼠窜,形容逃窜之状。鼠窜蜂逝,指人群纷纷跑散;蚁溃鼠骇,指敌军惊骇溃逃。首鼠两端,比性疑而不定;鼯鼠五技,喻技多而不精。掘室求鼠,便是因小失大;鼠穴寻羊,正如缘木求鱼。蚁膻鼠腐,喻攀附丑态;鼠迹狐踪,比鬼祟行为。偃鼠饮河,所需有限;痴鼠拖姜,自找麻烦。以狸饵鼠,意在适得其反;穷鼠啮狸,犹言狗急跳墙。鸮鸣鼠暴,言恶人气焰嚣张;蝇营鼠窥,言贪者钻营无度。狐鼠之徒,犹言品质低下之辈;鼠雀之辈,犹言鄙陋卑微之徒。相鼠有皮,谓鼠尚有皮,人何无义;投鼠忌器,谓事有所忌,手难放开。雀角鼠牙、鼠雀之牙,是谓欺凌争讼之事。稷蜂社鼠、城狐社鼠,是谓倚势作恶之人。相貌丑陋,不殊獐头鼠目;气量狭小,何异鼠肚鸡肠。胆怯躲藏,是谓狐潜鼠伏;鬼祟卑鄙,是谓鼠窃狗偷。胆小谨慎,谓之蛇行鼠步;卑躬屈膝,谓之蠖屈鼠伏。讥人处事不决,曰鼠首偾事;笑人见识短浅,曰鼠目寸光。意欲一网打尽,当令十鼠同穴;指斥上下串通,呼之猫鼠同眠。时而嚣张,时而隐蔽,谓之鸱张鼠伏;惯行偷窃,惯行贪狠,谓之鼠窃狼贪。
  马捉老鼠--瞎忙乱;猫哭老鼠--假慈悲。猫钻鼠洞--通不过;猫叼老鼠--跑不了。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老鼠出油盆--吃里扒外。 老鼠钻牛角--越来越紧;老鼠管粮仓--越管越光。老鼠钻油壶--有进无出;老鼠啃石臼——无从下口。老鼠偷秤砣--倒贴(盗铁) ;老鼠踩钢琴--乱谈(弹)。老鼠钻书堆--咬文嚼字;耗子啃茶壶——满口是词(瓷)。碗橱里打老鼠——难下手;烧屋子赶老鼠--划不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呜呼,名曰老鼠,实为小物。虽居属相之首,却无溢美之词。常与丰收相伴,竟与吉祥无缘。予曰:向使天下无鼠,何来书中有词。甲子不可缺,文学不可少,鼠之地位固矣。

 

CopyRight©2006-2007 yxmcy.qyun.net

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