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作品要目碎语>碎语收藏(2005)
碎语收藏目录
2005年2月碎语
电脑办公 说“爬” 养生 网上之家
过年 鸡年话鸡㈠ 鸡年话鸡㈡ 鸡年话鸡㈢
有感于总理自责 吴讷拒贿 四平八稳
2005年3月碎语
毛泽东诞辰曾孙出世 身边的楷模 作官的好处 新诗与旧诗
官态 岳西风景名胜区嵌名联 学诗三步曲 清明为何扫墓
2005年4月碎语
此日足可惜 何来“一步之遥” 鸣冤鼓的启示 梦悟
日本的恶行 赠国满老兄 陈丹青现象 贺岳西诗词学会成立
上台与下台 爱的类别与层次    
2005年5月碎语
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 变味的考试 说说人名联 连宋大陆行之比较
高考的回忆 学农与学诗 军营学数学 笔记本风波
题《清代官场百怪录》部分篇目 小议苏东坡变体诗   
2005年6月碎语
又议赵文楷变体诗 童年的饥饿 读《麻姑山情结》有感 成年人学电脑的误区
赵抃救灾 李强《乡村八记》 毛泽东的两首词 何必为年龄发愁
说白发 谈谈挫折    
2005年7月碎语
节约从机关做起 但愿天天好心情 月亮的异名 新党访问大陆新看点
君子与小人 朋友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岳西赞歌何时唱起来 音乐与人生    
2005年8月碎语
下乡的往事 权利和义务 建筑工地不宜挂国旗 落 叶
冼星海愧对路易丝 难忘的日子“8·15” 聊聊高考作文 才不可小于志
归乡忆 座右铭的变迁    
2005年9月碎语
办公室三题 领 带 水灾过后的反思 校园谐谑诗七首
中秋与月饼 律诗新作浅谈 摩托车拥有量该控制了 手摇电话机
老式油印机      
2005年10月碎语
免费教育姗姗来迟 尼小姐与乙先生 步行上班好处多 忆族史写在八修宗谱上
筋斗云与航天飞船 路之梦 假如我有诗魂 戏咏男女诗
2005年11月碎语
真正的友好邻邦 想起中越战争 能诗的神童 杰出诗人柳亚子
高适五十始学诗 五十而知天命 人生“七属” 如何看待“死灰复燃”
2005年12月碎语
五十回眸 企业家的成败 洪战辉现象 录旧作《房县行》
公务员断想      
下一页
 

-------------------------电脑办公-------------------------2005.02.01
---电脑已经开始普及了。就办公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纸笔;上网以后,它简直就是一座图书馆。对办公人员来说,这是科技带来的一大幸事!然而,笔者却发现一些机关里的电脑,“虎落平阳”,被当成小孩玩的游戏机,当成象棋和扑克,真是“侮辱斯文”哪!希望这些机关的领导管管这事儿。
------------------------- 说“爬”------------------------2005.02.02
---有人把升官的过程叫做“往上爬”,好一个“爬”字了得!着实形象极了。人要凭借自身的力量移动躯体,就速度而言,一般是走,最快的是跑,最慢的是爬;就难易而言,最容易的是走,最难的是爬。用“爬”形容升官,可见升官之不易啊!窃以为,凡会“爬”之人,少不得三大件:一双总是往上看的慧眼,一双善于抓权的铁手,一双勤走后门的飞毛腿。眼可控制方向,手可披荆斩棘,腿可后蹬发力。三者配合,攀缘而行,纵使山高万仞,又有何惧!
-------------------------  养生---------------------------2005.02.04
---养生不分老少,少者养生尤为重要,打好了基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养生之道多多,各有侧重,效之无妨。据我观察,有四点不可忽视:一曰情绪起落平缓。不可大喜大悲,更忌怒不可遏。二曰身体动静相宜。稳坐养神,多动脑筋,少乘车辆,坚持步行。三曰饮食进出有度。素食为主,兼顾其他,最忌暴饮暴食。晨起排便,形成规律,保持胃肠舒畅。四曰工作劳逸结合。不可太闲,亦不可太累,适中为宜。
-------------------------  网上之家------------------------2005.02.06
---许多网友在网上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可称为网上之家,那就是“个人主页”。在这个家里,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装修,摆设家具,张贴字画,弄得焕然一新。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引吭高歌,或低首沉吟,都无人干涉。你还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安上一个“链接”牌电视机,无数个电视台任你挑选。为迎接客人来访,你可以把门面布置得漂亮一些,可以在门口挂上留言板和邮箱,以便来客留言评议或寄信联络。当你为世俗而烦恼的时候,不妨回到这个家清净一下,修身养性,自娱自乐,何其舒畅!当然,你也别忘了,虽然这个家的使用权归你,但所有权是属于提供空间给你的网站,并且可能塞点广告在你的门口或者走廊上哟!
-------------------------  过年---------------------------2005.02.07
---过年是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年前的忙碌是可想而知的。备年货、做新衣,打扫卫生,张贴春联和字画,迎接远方归来的亲人。当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摆上桌子,全家人团团围坐的时候:老人环顾满堂儿孙,若有所思,尽管额头上正在添加一道新的皱纹,还是掩饬不住慈祥的笑容;中年人面对一年劳作的成果,如释重负,这一年总算过来了,明年的事过了年再说吧;孩子们则盯着满桌的菜肴,上下唇紧拦着即将流出的口水,右手抚弄着筷子,就等着大人们说声“吃吧”……三代人的情绪迥然有别!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若干年后的今天,人的年龄已递进到一个新的代次,那时的情景何尝不是如此啊?
-------------------------鸡年话鸡㈠------------------------2005.02.10
---先来认识一下鸡。《辞海》云:鸡—鸟纲,雉科家禽。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翼不发达,但脚健壮。公鸡善啼,羽毛美艳,跖有距,喜斗。母鸡5-8月龄开始产蛋。可分蛋用、肉用、蛋肉兼用及观赏用等类型。这是就生物特性而言,对鸡作出的准确描述。其实鸡的作用还远不只这些,它在历史、民俗、文学等方面,对人类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旧时有紧急信件传递,常在信件上粘附鸡毛,表示迅疾,叫做“鸡毛信”。这种做法用于军中派人急递的军情函件,就叫“羽书”。古人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十种动植物(包括人)的节日排在阴历正月前十日,其中初一为“鸡日”,居众生之首,可见鸡的地位是最高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不杀鸡,这就是对鸡的明文保护。
-------------------------鸡年话鸡㈡------------------------2005.02.11
---如果从拟人化的角度,对鸡的行为进行伦理分析,古人也有精到的见解。《幼学琼林》说:“鸡有五德,故称之曰德禽。”言下标注:“《韩诗外传》田饶告哀公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有此五德,君犹烹而食之,以其从来近也。”虽然田饶的话是借鸡劝人,但他毕竟从侧面对鸡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我想,鸡辈若有知,应该对田饶感激涕零。作为人类,再也不能仅仅把鸡当作口中之食,还应该虚心向鸡的五德学习。
-------------------------鸡年话鸡㈢------------------------2005.02.12
---翻开古今文学作品,涉及鸡的词语尤其是成语,不胜枚举。可粗分为褒义和贬义两大类。前者如:闻鸡起舞—比喻志士及时奋发。鹤立鸡群—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原意是指鸡口虽小,仍能进食,牛后虽大,只能出粪。用来喻指宁可小而身尊,不愿大而卑屈。割鸡焉用牛刀—喻大器小用。后者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的东西。鸡鸣狗盗—喻指微末技能。鸡虫得失—比喻细微的得失,无关紧要。鸡争鹅斗—比喻为一些小事争执。鸡鹜争食—比喻群小争利。牝鸡司晨—即母鸡报晓,比喻妇人主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高官,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由此可以看出,鸡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005.02.14
---钱是物质财富的代表,人们须臾也离不开它,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对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人说,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就把钱神化了。其实,钱只是上山的拐杖、行路的桥梁,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工具,而决不是生活的目标。《宋人小说类编》中有一篇《古人咏钱》的妙文 :“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见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古人咏钱如此。以余观之,钱之为钱,人所共爱,势所必争。骨肉亲知以之而构怨捻衅,公卿大夫以之而败名丧节,劳商远贾以之而捐躯殒命,市井交易以之而斗殴戮辱。乍来乍去,倏贫倏富,其笼络乎?一世者大抵福于人少,而祸于人多。尝熟视其形模,金旁着两戈字,真杀人之物,而世人莫之悟也。吁!钱乎,钱乎,以我之贫,求汝活我而不可得,我固无奈汝何;以我之不贪,汝欲杀我而不可得,汝亦无奈 我何!”(注:原文无标点)此文乍一看,有点耸人听闻,细想一下,深刻无比,它把人们容易忽视的东西挖掘出来,呈现在众人眼前,让人一览无余。这对于那些被钱迷住心窍的人来说,无异于惊梦之雷、清心之药!
------------------------有感于总理自责----------------------2005.02.16
---今天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下午国务院召开了延伸到县级有关部门的第三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温家宝总理怀着沉痛的心情,通报了2月14日阜新矿业集团公司辽宁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事故,遇难者人数已达210人。在表示对遇难矿工的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慰问之后,温总理说,作为国务院的总理,他负有责任,在此向全国人民作检查。听到这里,我心头一热!总理日理万机,历来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就这一起事故,他公开勇于自责,其爱民之诚与律己之德,令人感动,为所有官员作出了表率。我想,一些两眼盯着局部利益而把安全抛在脑后的地方官员,特别是那些为一己私利而置工人生命于不顾的老板们,该清醒了!人命关天,唯此为大!
---------------------------吴讷拒贿------------------------2005.02.20
---明王锜《寓圃杂记》载:御史吴讷 巡视贵州后返回,州府三司派人带黄金百两,追到夔府,送给吴讷。吴讷并不拆封,只在包裹上题诗一首,交来人原物带回。诗曰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难。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这个故事不长,却颇耐人寻味。送金者不露面,命手下人代劳,且待对方离境后追送,巧妙地避开了众人耳目,真可谓行贿有术。却金者虽对此心存愤慨,却不扳面孔,坦然相对,回赠小诗,述贪赃自危之理,写万难领受之情,亦可谓拒贿有方。前者之贿,面目可憎,后者之廉,其行可嘉。我想,这两面锃亮的镜子,当今乃至后世的从政者都不妨经常照照。
---------------------------四平八稳------------------------2005.02.28
---平生无大志,但求平稳而已。说到平稳,有句成语叫“四平八稳”,本来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在则多作贬义,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开拓意识。这里不妨给“四平八稳”赋予一个具体的涵义,以供己用。四平者,本质平实、言行平和、仕途平坦、一生平安是也。八稳者,立场稳定、处世稳重、与人稳便、学业稳固、业务稳练、办事稳妥、作风稳健、进取稳步是也。果能如此,吾生足矣!何敢有他图,甚而奢望耶?

回到上面


-------------------------毛泽东诞辰曾孙出世------------------2005.03.03
--- 近来一些网民对毛新宇2004年12年26日(即毛主席诞辰)喜添一子,表示了极大兴趣,议论不一,众说纷纭。我认为,此事纯属巧合,不必去神化它。但是,对此事的关注却折射出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毛主席仍然活在人们心中,他的丰功伟绩、渊博学识与人格魅力,不仅仅折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也对第三代、第四代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出现在全国上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其积极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巧合之事的本身。但愿广大青少年不要忘记过去,全力开拓未来。
---------------------------身边的楷模-----------------------2005.03.06
---“春蚕渐老丝未尽,愿将余热献人民。”这是今天上午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宣讲报告会上,一位73岁老党员的演讲题目。这位老人叫张焕荣,系县粮食局退体干部。13年来,他从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5万多元,扶贫济困助学,支持公益事业,做了60多件好事,实在不容易啊!古稀老人尚能如此,在位的官员们做得如何?在这位老人面前,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一切振振有词的吹嘘,一切冠冕堂皇的表白,都显得苍白无力!古人言,仁者寿。俗话说,好人一生平安。愿这位老人夕阳似火,健康长寿!
---------------------------作官的好处-----------------------2005.03.09
---古时有一首民谣,把作官的好处说得十分清楚:“出则舆马,入则高座。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要钱得钱,要物得物。怀拥香软,身着绫罗。昼迎豪客,夜收万斛。”如今作官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不需要在下罗嗦。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两个务必”的要求,不妨将上述民谣改为:“简行细察,深思静座。向上呼吁,对下承诺。为民谋利,不收一物。日日自省,远离天罗。卸任归家,存米几斛。”如果当官的都能如此,则老百姓定然举双手赞成,并且会对作官的苦处赞叹不已!
---------------------------新诗与旧诗-----------------------2005.03.13
---大诗人臧克家在他的《学诗断想》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九四三年,他在重庆一个朋友家 里,碰到了一个七十多岁的旧诗人,当朋友向这位老人介绍“这是新诗人某某”时,老人竟 置若罔闻,过了一会儿,才把那浮肿一样的眼皮启开一道小缝,口里嗫嗫嚅嚅地哼道:“啊 ,大狗叫叫,小狗跳跳。”臧克家说,这是他有生以来受到的最大一次侮辱。这件事说明当时旧诗人是看不起新诗人的。如今,时过境迁,新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并且开始根植于年轻人的心中。而复萌不久的旧诗,在一些年轻人的眼里,早已成了老古董,只能观赏,并无实用。其实错了,旧诗也好,新诗也好,都是作诗的人使用的工具,就看你是否会用。诚然,旧诗的约束要多些,正如有人说过的,作旧诗是“戴着锁链跳舞”,然而,只要你舞艺高超,戴着锁链也仍然可以跳出精彩的舞蹈来。请看,杂技演员不是可以在细细的钢丝上翻腾跳跃吗?由此看来,新诗与旧诗,并不是冰炭不容,而应该是各有所长,相辅相成。还是臧克家先生一首打油诗说得好:“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旧诗不厌 百回读,新诗洪流声澎湃。”
----------------------------官态---------------------------2005.03.16
---云间颠公《清代官场百怪录》中有很多精妙的文章,试举一篇“仿经文汴人工笑谑”为例:这篇文章写的是江西吉安有一个人,投靠河南一个当官的亲戚,谋得一个办理书信事务的差事,几年下来,积攒些钱,买了一个官,经过几番投机钻营,由县级一直做到省部级,最终被告发革职。请看文中描写他升官后的神态:“得志后,趾高气扬,见平等戚友,两目棱棱,高插于顶。其待仆隶,非鞭即骂,呼咤之声,终日不绝于口。惟进谒上台,则首为之偻,肩为之耸,诺诺作应声之虫。”实在太精彩了!我读后,禁不住在书眉上涂抹几句:官德何如,视其待人俯仰之别,便可知矣!此文为媚上欺下之官画像,维妙维肖,令人拍案,几成千古绝唱!
------------------------岳西风景名胜区嵌名联------------------2005.03.19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被列为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县。境内有著名风景名胜区20余处,景点180多个。主要景区与景点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枯井园,“安徽第一漂”天仙河,山水画卷云峰峡谷,中华佛教禅宗发祥地司空山,千年古塔法云寺,农民暴动旧址请水寨,古战场遗址飞旗寨,避暑度假区石关……。在下试用上述地名,拟一副嵌名联,还望方家指教:“鹞落云峰,司空妙道天仙美;石关旗寨,请水法云枯井奇。”
---------------------------学诗三步曲-----------------------2005.03.25
---爱好旧诗(格律诗)的年轻朋友,对学作诗的步骤一定感兴趣,在下不才,虽无成就,却学有时日,有一点点心得献给大家,就算作引玉之砖吧。学诗可分三步:一曰求形似。除了显而易见的字数规定(如五言、七言,律句、绝句等)外,平仄、押韵、对仗这三项必须弄清楚。在此基础上去组词造句,外表就有点象诗了。我开始迈出这一步时,还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一本从“扫四旧”的风暴中捡来的木刻《诗法入门》,由天书渐变为教科书,终于把我引上了学诗的征途。二曰求神似。要掌握构思、炼字、炼句、用典、写景抒情等基本技巧,更要辨识诗体、诗格、诗风,以求融会贯通,灵活应用。要认真研读古代、近代和当代作品,也要细看历代著名诗话,悟出作诗的真谛。在这一步里,我曾经钻进大学图书馆,读书作笔记,着实开了眼界。三曰求新意。格律是旧时代的人创造的,诗意却要靠写诗的人去创造,这就是所谓旧瓶装新酒。要根据健康的精神需求,尽量采用文雅的现代语言,应用新诗的思维方式,努力创造出富有现代气息和清新活力的崭新格律诗来。这一步是最难的,我至今还望洋兴叹。但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清明为何扫墓-----------------------2005.03.3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这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主要形式就是扫墓。扫墓通常在清明节前数日进行,大致有这样几道程序:修整墓地,清除杂草;插上纸标,或压彩纸;摆放供品,焚香祭奠。这些都是人们耳闻目睹的事情,不必多说。我只想提个问题,清明为什么要扫墓?答案似乎很多:有人说,因为祖先是自己的本源,在血缘关系上高出于己,因而对祖先感恩戴德,奉若神明。有人说,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有人说,扫墓是历经数千年形成的一种习俗,本身就体现了中国文化基本的精神。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还有人说,年年扫墓,可以保佑子孙发达,升官发财,永成旺族。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了。其实人们忽视了扫墓的基本作用,那就是保证死者在土世代为安。请设想一下,如果坟墓无人维护,久而久之,会出现什么情况?水冲土塌,树根交错,走兽拱翻,家畜放牧,均可导致棺木裸露,甚至白骨露天,那绝对不是文明社会应该出现的景象!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如暴发山洪、泥石流、地裂等,则可能破坏得更为严重。仅此一点,足可说明,扫墓是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回到上面


--------------------------此日足可惜-----------------------2005.04.03
---近来重温《董必武诗选》,收获匪浅。其中写于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的《题赠〈中学生〉》一诗,我读过多次,仍感十分亲切。诗曰:“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书中未注明“此日足可惜”源于何处。偶尔翻到唐诗中韩愈的一首长诗,题为《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道出了它的写作背景:“公(韩愈)时在徐,籍往谒公,未几,辞去。公惜别,作是诗以送之。”《唐宋诗醇》则总结了它的中心思想:“追溯与籍交结之始,至今日重逢别去,而其中历叙己之崎岖险难,意境纡折,时地分明,摹刻不传之情,并尔见缕不必详之事,倥偬杂沓,真有波涛夜惊、风雨骤至之势。”显然,韩愈的这首精彩的惜别之作,主题是珍惜交友时间,归结为珍惜友情。如果董老引用的‘此日足可惜’源于韩诗的话,则不仅手法娴熟—信手拈来,天衣无缝,而且意义深远—勉励广大中学生珍惜大好时光,争分夺秒,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家作出贡献。从这一点看,董老在诗的创作上,为我们树立了古为今用的典范。
--------------------------何来“一步之遥”-------------------2005.04.06
---在一些报刊、杂志和电视上,可以经常看到一句用来表述距离很近的话,叫“只有一步之遥”。我实在弄不清楚,这“一步之遥”语出何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云:“遥,逍遥也。又,远也。从辵,谣声,余招切。”(辵,读如辍。忽走忽停。)我国现代最著名的辞书《辞海》(语词分册)云:“遥①远。如:路遥知马力。李珣《菩萨蛮》词:‘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②飘荡。《楚词·大招》:‘魂魄归徕,无远遥只。’王逸注:‘遥,犹漂遥,放流貌也。’”由此看出,遥,只有逍遥、远、飘荡三义,决无近义。俗言“千里之遥”、“万里之遥”,合乎表远之意,用之可也。而“一步之遥”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如果非要引用词语,不妨将“只有一步之遥”换成“近在咫尺”或“近在眉睫”吧。
--------------------------鸣冤鼓的启示-----------------------2005.04.09
---看过古装戏或历史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旧时衙门旁有一面昂然挺立的大鼓。欲鸣冤者,击鼓数下,县老爷便即刻升堂,宣进原告,开口问案。且不说审案是否科学,判案是否公正,只就出面之易、受理之快而言,亦足可令现代公仆们瞠目。如今老百姓到机关去办事,还真不容易。一些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各地都纷纷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现在又搞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但对有些部门来说,还是形同虚设,去办事的人跑的路更多了。我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从管理体制入手,切实完善制约机制,加强对办事机关的监督。不妨借鉴“鸣冤鼓”的作用,为老百姓开通一条简便、快速、有效的举报通道,促使办事机关不得不简便、快速、有效地为老百姓办事。
--------------------------梦 悟-----------------------------2005.04.12
---近得一梦,甚感蹊跷:朦胧中随诸友进山观猎,独立溪边良久,忽见一狼奔来,我呼救不及,环顾左右,既无攀缘之物,更无藏身之所,正愁无计,不知因何顿悟——此身既在梦中,何不奋力击之,胜可一乐,败亦不伤皮肉。遂拾柴棒挥进,狼掉头逃窜,未行几步,忽转身怒目而峙,似乎亦有所悟,必欲与我一决高低。惊悸之间,我不由后退一步……不料,竟退出了梦境。  梦后细思,颇有几分感慨。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在电视里见过狼,在电影里看过围猎,所以梦中观猎遇狼,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梦中之悟,从何而来?一般而言,无论何人,日处何时何地,必然自知,一入梦境,便身不由己,浑浑噩噩,似是而非,决然识不得庐山真面目,何以知身处梦中!除非幻觉作祟,别无可解。进而言之,源于幻觉之悟,其荒谬自不必说,其害处在于导致蠢行发生。这蠢行发生在梦里,无碍人生,无碍社会,倘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将产生怎样的后果?我不敢往下想了,就此算作一点梦外之悟吧。
--------------------------日本的恶行-------------------------2005.04.15
---年初以来,日本政府对中国做了哪些“善事”呢?请看:日本防卫厅制定了包括中国钓鱼岛在内的西南群岛“有事”应对方针,以此阻止所谓可能发生的海上进攻;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国会答辩中,要求中国改善在历史问题上的反日教育;日本东京高等法院援引1952年日本与台湾当局缔结的非法的、无效的“日华条约”有关条款,判决“慰安妇”诉讼案中国原告败诉;日本政府公布2006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宣布所有送审的8个版本均为合格,其中包括否认、美化侵略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日本政府无视中方的正当主张,决定开始办理授予民间企业对其单方面主张的东海“中间线”以东油气试采权的手续……够了,日本政府的这种种恶行,都是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挑衅,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气势汹汹的日本军队,肆意践踏中华大地,血腥屠杀中国平民,在长达八年的侵略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政府不仅忘记了这段罪恶的历史,而且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企图开脱罪责,甚至还倒打一耙,指责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反日教育,简直是岂有此理!中国政府和人民是决不会答应的!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在记者会上,表明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并且高明地回答了少数记者提出的责难性的问题。老百姓也纷纷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如签名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发地举行抗议示威活动,抵制日货,个别地方出现冲击日本使馆的过激行为,这都是可喜的现象,即使过激一点也完全可以理解。正告日本政府赶快悬崖勒马吧,中国人民没有在屠刀下屈服,能被棍棒吓倒吗?
--------------------------赠国满老兄-------------------------2005.04.18

--------------------------陈丹青现象-------------------------2005.04.2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丹青,于去年底向院方与校方正式递交了辞职报告。主要原因是现行的考研、考博办法将政治、外语的门槛设置过高,致使他4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招博情况同样糟糕,好不容易将5名考博落榜考生转为“博士课程访问学者”培养结束后,也终因学员外语未过关而前功尽弃。近来网上对此反响强烈,网友议论纷纷:大部分呼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尤其是人文艺术教育体制;有的要求调整考录办法,降低非专业门槛;还有的建议陈教授另辟溪径,创办一个高级研修班,由其亲自选招和培养人才。我认为,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自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1978年实行全国统考以来,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人才是不可以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的天赋和潜力也不能靠一种办法去发现和挖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往往人们眼中的“偏才”、“怪才”最容易成为日后的尖端性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名言世人尽知,现在是该在“不拘一格”四个字上作作文章了。希望国家教育部加强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审视,制定出积极而又稳妥的改革措施,以便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人才。
-----------------------贺岳西诗词学会成立---------------------2005.04.24

-----------------------上台与下台---------------------------2005.04.27
---小城真小,每天走在大街上,总要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这其中有两种人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一种人昂首挺胸,面色红润,双手摆动,步履矫健,一见熟人便主动拉手,谈笑风生,喜气洋洋;另一种人则低眉折腰,面如土灰,两手下垂,轻移碎步,见熟人或绕道,或转头,即使撞个正着,也只是强笑一下,或“哦哦”而行。前一种人定是上台的人,后一种人便是下台的人。“台”即舞台,本是演员表演的场所,把它用到官场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请看一些在位的官员,为赢得看众的喝彩,或慷慨陈词,或奔走呼号,或喜笑怒骂,或涕泪横流,演技不可谓不高,要说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实事,那只有天知道了!这样的人上台志得意满,必然神气十足,下台大权丢失,必然颓丧万分。由此看来,前述两种人其实同属一类,均被名利所累,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不同而已。在此,我奉劝上台的人,要想到总有下台的时候,千万不要翘尾巴,只要心平气和地办几件实事,就可以了!我也奉劝下台的人,要想到谁都有下台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灰溜溜的,只要问心无愧,又何必自感一落千丈呢?
-----------------------爱的类别与层次------------------------2005.04.30
---爱,是人类高度专注的情感活动,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整个社会出现异彩纷呈的景象。由于爱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又很宽阔,故可以对之进行分类和分层。我以为,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始之爱,即异性间相爱。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属此类。此种爱不独人类所有,一切动物都少不了它,故属低级之爱。另一类为进化之爱。按所爱对象不同,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爱个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频繁接触的某个人,产生特殊的感情而形成的爱,如母爱、父爱、友爱,等等。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这种爱,故属初级之爱。二是爱群体。当人们接受了某种理论的引导,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之后,就会对某些群体产生感情,形成一种看似虚拟却可付诸行动的爱。如爱民族、爱国家,等等。儒家所言“仁者爱人”,亦在此列。这种爱不是人人都有的,应为中级之爱。三是爱众生。众生即一切生物,其中主体是人类和动物。佛教经典中所言的普渡众生、利益众生、戒杀生,都是爱的表现。当然,佛经中对这种高尚的行为,并不以“爱”称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诠释与理解。应当指出,只有极少数的大德高僧,才有可能具备这种爱。故应称之为高级之爱。上述分法,虽不甚科学,却也可大致看出几种不同的爱的境界。我想,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不仅要追求爱,更要不断提升爱的层次,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绵薄之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虚此生。

回到上面


-----------------------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2005.05.03
--- 近期最活跃的新闻话题,就是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连战访问的路线是精心挑选的。第一站——南京:拜谒国父中山陵,不忘党国之根本。第二站——北京:会见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商谈政治合作之事项。第三站——西安:寻访故地,抒发怀旧之心情。第四站——上海:结识商界人士,共话经贸之发展。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我们可以猜度一下国民党上层人士的心曲。作为一个创立中华民国的大党,内战失败,逃离大陆,在台湾站稳脚跟不久,又被民进党夺去执政大权,这是何等尴尬的局面哪!如今,tai du势力咄咄逼人,而根在大陆的国民党是不愿意背负分裂国家的罪名的。为赢得台湾多数民心,维持国民党的生存,在支持tai du与联共的抉择中,他们痛苦地选择了后者。即便如此,脸面不能丢,访问大陆应本着先国后共、先政后经、先公后私的原则,安排行程,且言谈中不言“统一”二字,以避“丧权辱国”之嫌。如果我的猜度不错的话,则国民党的良苦用心应该得到理解。我们也应该捐弃前嫌,对连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何况此行对大陆经济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变味的考试----------------------------2005.05.06
---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机关,为了让工作人员尽快全面掌握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纷纷实行考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考试要科学、公正、注重实效,切不可流于形式。听说有一个执法部门,在换证考试中,出现了一些变味的东西。一是题量大得出奇。尽管是开卷考试,哪怕你的笔一秒钟都不停,也至多做完一半的题目。二是考场外严内松。什么偷看的、交头接耳的、打手势的、递条子的,应有尽有。三是结果扑朔迷离。最终的分数没有多少人知道,据传一般三四十分,高一点是互相帮忙的结果,整体高一点是分工协作的结果。四是评判因人而异。面对如此糟糕的结果,如何判定合格与否,是否给予换证,该部门的办法是权力下放。这样中层办事人员权力可大了,对某基层单位以某人为最低分数线,对另一基层单位则以另一人为最低分数线。试问这样的考试有什么意义?说句不中听的话,它的意义在于鼓励出题单位多办培训班赚钱,鼓励参加考试的人员锻炼作弊的功夫,鼓励一些掌权的办事员变着法儿把手中的权力用足用活。因此,我认为,变味的考试,有害无益,可以休矣!
-----------------------说说人名联----------------------------2005.05.09
--- 人名联又叫人名对,一般是在上下两联的相同位置写入人名,形成巧妙的对联,可供欣赏。乍一看是简单的文字游戏,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实,只要你稍加品味,便知其中大有名堂,非高手作不成妙联。陈寅恪先生1935年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题中,出一上联:“孙行者”,结果诸生所对均不甚理想,还是他自己对出的下联“祖冲之”,方可称妙。由此看出,作人名联,并非易事。我以为,初学者要注意五点:一是姓名真实,切不可为凑对而改一字。二是异中求同,如上述“孙行者”为著名神话人物,“祖冲之”为著名科学家,著名就是共同点。再如“伊尹”(商臣)对“阮元”(清臣)(此联应用拆字法),“李白”(唐代诗人)对“萧红”(现代作家),虽不同代,却属同类。三是对仗严格,不仅要句对,还要求字对,表姓之字宜以本义对,如“孙”对“祖”,天衣无缝。四是平仄相对,不可马虎,尾字上仄下平,读之才有韵味。五是追求意境,佳联如诗,须创造出富有一定含义的境界,给人以联想,以享受,以启迪。如 “关盼盼”对“柳依依”,“郭有道”对“王无功”,“素园陈瘦竹”对“老舍谢冰心”。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所引联句均系前人所撰。这里不妨东施效颦一回,诌两联,权作引玉之砖吧:“唐伯虎”(明代画家)对“赵子龙”(三国名将),“辛秋水”(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对“胡春波”(岳西县政协副主席),让读者见笑了。
-----------------------连宋大陆行之比较-----------------------2005.05.12
--- 继国民党主席连战之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将于5月13日结束全部行程。比较一下他们的活动内容,就可以看出,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认同“九二共识”,反对“tai du”,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有四点:一是心情不同。亲民党是在台湾建立不久的新党,与中共没有任何瓜葛。而国民党是在大陆建立,败退台湾,两次丧失执政大权的老党,与中共有历史上的恩怨。所以,宋楚瑜访问大陆的心情是轻松的,而连战的心情是沉重的。二是切入点不同。由于前述原因,宋楚瑜从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这个历史渊源出发,安排第一站到西安寻根问祖,以此溶入大陆民众的感情之中。连战则从中共一直尊重孙中山先生这个历史事实出发,第一站到南京拜谒中山陵,以显示不忘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奠基人。三是风格不同。宋楚瑜从西安到南京、上海,再到湖南老家,方言讲的很多,跟当地民众拉得非常近,体现了他的亲民作风。连战代表的是一个老执政党,自然注重的是与官方的接触,与普通民众的接触就不甚在意了。四是结论不同。连战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谈后共同发表的新闻公告,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空间、党对党平台等方面,达成了原则性的共识。宋楚瑜与胡锦涛的会谈公报,则就一些具体事项,如推动两岸通航、加强农业合作、保护台商投资权益、提高台湾学生待遇等等,形成了一致意见。总之,国亲两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对于唤起台湾民众,孤立“tai du”势力,加快两岸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的回忆------------------------ ---2005.05.15
--- 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检测,更是对意志的考验。高考前那段苦斗的日子,令人终生难忘。当我决定争过高考独木桥的时候,我是一个退伍回乡的病汉。蒙当地学校不弃,让我当民办教师,教初一、初二数学,每周二十四节课。如何处理教学与复习的关系,我的原则是,先公后私,对得起家乡父老,决不能以私害公,误人子弟。这样,我只能利用午休和晚自习以后的时间,进行复习。说是复习,其实许多课程都得从头学起,原因是“文革”期间的中学时代学得太少、太浅。复习资料除了复习大纲和一套教材,别无他物。身边的老师最高学历是中专,找不到请教的对象。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死啃教材,度过了高考前一个个不眠之夜。当我接到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时,我没有范进中举后的狂喜,只有一丝温馨的慰藉,因为我教的班级在全区十一所学校参加的数学统考中,排名第六,改变了长期处于末位的局面。我终于对得起乡亲们,也对得起自己了!
-----------------------学农与学诗----------------------------2005.05.18
---我的大学生活是在江南麻姑山下度过的。这里林壑幽美,楼阁参差,水库如镜,绿柳成行,学习环境极佳。刚入学时,自思年龄偏大,对各门课程不敢怠慢,唯恐落后于人,一年后兴趣渐减,觉得学农不过是为了谋求职业,而陶冶情操还须学诗。于是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诗词。该校虽名为农学院,其前身属综合性大学,政教专业风行一时,中文专业也小有名气,故图书馆藏书甚多。有了这样的条件,我就把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共借阅了有关诗词、楹联方面的书籍三十多册,作学习笔记三十多万字,同时写了几十首小诗,结集名为《麻姑随笔》。其中《求索人物赞》六首,获学校征文三等奖。我曾写过一首小诗概括这段学习经历:“半学农书半学诗,手抄心诵乐难支。转看秋树频相问,今岁如何瘦是姿?”所幸学诗并未影响学农,四年结束,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拿到了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农学学士学位证书。这两个证书凝集了各位授课老师的心血,我会永远珍惜它。 
-----------------------军营学数学----------------------------2005.05.21
--- 山城重庆是我走出故乡奉献社会的第一站。三年多的军营生活,为我的人生历程写下了问心无愧的一页。且不说当两年班长、受三次嘉奖可以证明自已工作并未偷懒,只就自学数学而言,足可说明我没有浪费宝贵的休息时间。那时的军营条件比较差,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节假日逛书店便是我的一大享受。我买来周焕山译著《应用数学基础》,作为自已的入门教材。这本书属中级读物,既有中学数学知识,又有高等数学内容,非常适合自学,但书中题目与错误较多,我为此写信给科学出版社,坦陈看法。后来收到译者周焕山(江苏南通中学教师)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明印刷错误,并对我这个普通军人的好学精神给予赞扬。此后,我又从书店买了一些书,其中有三本对我影响最大。一是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数学》,我把它作为主要教材,认真钻研,弄通弄懂。二是北京大学编译的《马克思数学手稿》,我把它作为补充教材,学习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数学问题,重点是分析微积分。三是F.S梅里特《工程技术常用数学》,我把它作为进修教材,因为书中有很多超出大学非数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前述数学书籍,除了《工程技术常用数学》因退伍未读完以外,均至少通读一遍,并完成了书中所有作业。这段学习经历,使我学业上收获不小,精神上更是获益匪浅。 
-----------------------笔记本风波----------------------------2005.05.24
---一个不起眼的笔记本,竟惹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这是我过去几十年中碰到的唯一一件可笑的事情。那时我在重庆59351部队13分队当兵,因患胸膜炎住进了南温泉324医院。住院期间,我向病友借了几本文学书籍翻阅,并摘录了一些诗句。有一位护士据说是高干子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传抄的诗词,其中有几首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我见写得好,就借来抄在笔记本里。与我同时入伍的同乡小姜,有一天到医院来看我,见到我的笔记本,定要借回去看看,我只好答应了。谁知没过几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连长带着排长、班长,突然来到病房。“你近来抄了些什么东西没有?”板着面孔的连长没等我回答,又接着说:“目前,中央正在追查谣言,你好好想一想,有什么情况要如实汇报。”说完转身就走。排长瞟了班长一眼,班长靠近我,轻声地说:“还是写个报告吧。”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一阵茫然,到底要我写什么?这时小姜赶来告诉我,我的笔记本被他们教导员收去了,听说已上交部队党委。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把我抄录的悼念周总理的诗词当成“谣言”了,实在是可笑至极!后来才知道,所谓追查谣言,源出“四人帮”的号令,纯粹是捕风捉影。我出院后不久,“四人帮”垮台了,我的笔记本又安然地回到我的手中。对这件曾经感受国家政局动荡余波、让我虚惊一场的微末之物,我倍加珍惜,一直保存至今。 
-----------------------题《清代官场百怪录》部分篇目-------------2005.05.27

-----------------------小议苏东坡变体诗-----------------------2005.05.30
---据传苏东坡曾戏作变体七绝诗一首,仅有十四字 ,却可读成二十八字。诗曰:“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读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此诗虽有半数字重复,但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且意境清雅,风格飘逸,确属上乘之作。从体式上说,此诗可称为七言平起首句入韵迭连旋转式,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声律上平仄固定。十四个字的声调分别为: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实际上它是七绝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孤立地看,个别字的平仄可以变动。但是考虑到在第二句和第四句要使用部分重复的字,则它们的平仄一个也不能动了。否则,就不合律。二是韵律上韵脚固定。即第三字、第七字、第十字必须押韵,否则也不合律。三是句式上交互形式固定。既可以按常规读成四三式:赏花归去丨马如飞 酒力微醒丨时已暮,又可以预分为三四式,以便接句迭连用字:赏花归丨去马如飞 酒力微丨醒时已暮。要想从形式上仿制苏东坡变体诗,就必同时符合上述三个特征。笔者虽乏才力,而兴趣正浓,在此鹦鹉学舌,试就会场所见撰《观台上》一首,聊博诸君一笑。诗曰:“望中微笑口生雷唾沫飞香烟雾起。”读为:“望中微笑口生雷,笑口生雷唾沫飞。唾沫飞香烟雾起,香烟雾起望中微。”

回到上面


-----------------------又议赵文楷变体诗-----------------------2005.06.02
--- 赵文楷作过一组变体诗,名为四季诗,由四首七绝组成,每首仅有十字,兹录如下:“莺啼绿柳弄春睛晓日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黑炭季寒冬遇雪风。” 以第一首为例,读法为:“莺啼绿柳弄春睛,柳弄春睛晓日明。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啼莺。”赵文楷的这首变体诗可称为七言平起首句入韵迭连往复式,与苏东坡变体诗相比,有几点不同:一是字数更少。苏诗十四字,而此诗只有十字。由寥寥十字读成二十八字,自可称奇。二是读法不同。苏诗为旋转(顺转)式,如顺水行舟,而此诗为往复式,如逆水行舟。在遣词造句上,后者难度更大。三是平仄有别。此诗十个字的声调固定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第三字与苏诗不同。四是首字入韵。苏诗韵脚在第三、第七、第十字,而此诗韵脚在第一、第七、第十字。五是句式复杂。因为往复式带有明显的回文特色,所以其句式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可以归纳为:正向——四三○(莺啼绿柳丨弄春睛丨…)、○四三(… 丨 柳弄春睛丨晓日明),反向——四三○(明日晓晴丨春弄柳丨…)、○四三(…丨晴春弄柳丨绿啼莺)。综上所述,赵诗的艺术形式比苏诗更复杂,构造更巧妙,因而更难仿制。在赵诗体式的基础上,如果把它改为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迭连往复式,则可将字数由十个缩为九个,这时的平仄谱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尾两字为韵脚。有兴趣仿制的读者,不妨一试。
-----------------------童年的饥饿----------------------- ----2005.06.05
--- 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特别是大食堂的生活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时每个生产队都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找一处宽敞的房子,支起几口大锅,烧饭供全队人食用,这就是大食堂。由于“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越来越少,饭也就越来越稀了。为了快点填肚子,奶奶总是带着我和哥哥,每餐都早早地去候着。有一次食堂按劳力发炒面(麦子炒熟磨成粉),每个劳力一茶盅,爸爸领回来以后,用小布袋装着,别在腰上,赶着牛下田了。我们哥俩在田头等着,爸爸犁一圈回来,我们就吃上两口。结果一块田没犁完,炒面已被我们吃光了,爸爸这一餐也只好用菜水充饥了。大食堂刚撤销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靠生产队发的一点粮食过日子。我家人口多,劳力少,爸爸作为生产队长最重廉洁,从不多要一粒粮,因此家里常常揭不开锅。有一天,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妈妈急得团团转,哥哥和我就静静地趴在石头门槛上,眼巴巴地盼着爸爸收工回来想办法。爸爸进门时,看到我们不声不响的样子,眼圈就红了。他折转身,径直快步朝大队部走去。总算借回一点米,把这一天的时光打发过去了。由于缺粮,我家和其他人家一样,经常上山挖树根,采野草,凡是能吃的东西,都不放过。所幸的是,我们生产队没有一个人饿死,都挺过来了。饥饿,炼成了我清瘦无病的躯体,使得我成年后顺利从军。饥饿,也铸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使得我一生中坦然面对一切困难、遭遇和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感谢童年的饥饿。
-----------------------读《麻姑山情结》有感--------------------2005.06.08
---昨天收到石先生的电子邮件,有幸拜读了他的大作《麻姑山情结》,精神为之一振!这篇散文简单介绍了麻姑山的地理概况,详细记叙了建在麻姑山下的安徽劳动大学由产生到发展直至消失的全过程,抒发了对曾经带来新鲜、快乐、幽闲和无奈的校区生活的怀念之情。作为该校毕业的学生,对先生文中所描述的山水楼台、人文历史,感到异常亲切,有如重返校园、身临其境一般。先生文笔流畅,纪实客观,写景抒情,均恰到好处,堪称一部难得的“劳大”外史。欣赏之余,我倒想起一个问题:这样一所风光一时的大学,因何而撤呢?有人说,自然环境不宜办学;有人说,生活条件太艰苦;有人说,教育资源浪费;还有人干脆说,建校决策失误。依我看,这些理由都不能成立,因为如果成立的话,何来辉煌的历史!真正的原因恐怕是部分教职员工,对比城市的同行们,奈不住清苦啊!对此,学子们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请想一想,喧嚣的城市对学子安心读书毫无影响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有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吗?豪华的生活设施让贫困的学子承担得起高额的费用吗?面对城市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的趋势,宽阔而幽雅的大学校园能不向城外转移吗?可以预见,若干年后,肯定会有人对抹去麻姑山下朗朗书声的决策者颇有微词。这几句多余的话,并非针对上述散文,还请石先生别介意。
-----------------------成年人学电脑的误区--------------------- 2005.06.11
--- 人到成年尤其是中年以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所下降,头脑反应速度减慢,手指运动的灵敏度变低,因而很多人对学电脑有畏难情绪。其根源在于思想上存在着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学电脑必须到学校去学。应该说,能到学校去系统学习电脑知识与操作技术固然不错,但如果家里或单位有一台电脑,再买些有关书籍,自学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自学时间不受限制,进度由自己掌握,比在校学习效率可能还要高。当然,要选准合适的教材,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去学,直到弄懂会做为止。误区之二:学电脑必须学“五笔”。五笔输入法因其输入速度快,通常作为专业输入人员首选输入法。这种输入法开始学习比较困难,要背字根,练拆字,到了相当熟悉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有些人尚未接触,就望而生畏。有的人学学停停,半途而废。其实,用拼音输入法完全能适应一般工作与生活需要,而且对正音读字、学习普通话有很大帮助。如果拼音也不会,那就干脆装个“数字五笔输入法”软件,按笔画顺序去输,一分钟就可以学会,还有什么难字可言呢?误区之三:学电脑上网就是玩。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互联网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果把电脑比作轿车,那么互联网就是四通八达的公路。只在院子里兜圈子,不上路奔驰,再好的轿车也没有多少使用价值。通过上网,我们可以畅游信息的海洋,获取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术;可以在互联网接通的所有地点之间,进行快速便捷的通讯;还可以随时把自己的信息发送出去,告之于人或公之于世。这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大有益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网络世界里的确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上网者要不断提高鉴别力和自制力,防止误入歧途。再者,上网要有计划、有目的,会选择,不可沉溺其间,而耽误其他事情。只要能走出上述误区,从电脑办公和电脑上网两大技术入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坚持不懈,积少成多,就一定会迅速提高电脑操作水平。
-----------------------赵抃救灾------------------------------2005.06.14
--- 曾巩在《元丰类稿·越州赵公救灾记》一文中,生动地展现了一幅九百多年前的救灾图。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夏,吴越一带(今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出现大旱。负责治理越州的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赵抃,随即奋力组织救灾。赵抃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调查灾情。灾情初现,即下书各县,调查受灾范围与灾民状况。二是多方筹粮。除官府拨粮外,还收取富户捐粮和寺庙余粮。三是分类赈济。对不能自食其力者,每人每天给粟一升,幼儿半升。并在城市郊区设立五十七个发粮处,使灾民就近领粮。对能自食其力者,一则按低价售以官粮;二则实行以工代赈,招民工修补城墙,发给钱粮;三则促其向富户买粮和借贷。四是集中安置。如收养弃婴和流浪儿,开设病院,安葬亡者。赵抃还做到了躬行善政,率先垂范。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法束缚,对有些需要向上请示的事情,只要利于救灾就先施行。他勇于承担责任,凡事情不便见之公文的,都由自己担当,不牵累下属官员。他带头捐资助民,常常送钱给病人治病买粮。由于赵抃采取的措施得力,大大减轻了旱灾造成的危害,有效地保证了灾区社会安定,因而备受灾民赞扬。无怪乎作者评曰:“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灾害仍然是难以避免的。一旦灾害发生,作为人民公仆的各级党政领导,就要义不容辞地挑起救灾工作的重任。由此我想到,领导同志如果能吸取一点赵抃的可贵精神,研究、借鉴他的某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搞好一个地方的救灾工作,一定是不无裨益的。
-----------------------李强《乡村八记》-----------------------2005.06.17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利用寒假回乡调查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名为《乡村八记》。今年3月,该院院长范敬宜把它寄给了温家宝总理,温总理于4月28日亲笔给范敬宜复信,对李强同学的农村调查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李强的八记标题分别是:一户农家的年收支明细账、村里的明白人、日益衰落的美丽山村、走进县城、访“青椒之乡”、乡党委书记谈乡政、县志上的县情、归途。内容涉及农民家庭教育支出、村级经济、农业发展、中学教育、农民的市场观念、乡镇机构改革、工业发展等问题。李强在后记中,明确表示了他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唤起人们去关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乡村世界。对李强的行动和作品,首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一个在校的大学生能够深入到农村去,认真细致地了解民情,写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如范敬宜院长所说的,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其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乡镇党委政府要以农民为本,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想方设法,寻求发展途径。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深思熟虑,向上反映,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党委研究政策的部门,更要以研究制定正确的农村政策为己任,以求达到造福于民的目的。各涉农部门都要结合自身特点,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毛泽东的两首词-------------------------2005.06.20
--- 毛泽东作为革命家和诗人,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高深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创作了大量的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毛泽东诗词具有雄浑与豪放的艺术风格。所谓雄浑,就是诗思汪洋浩瀚,吐词壮丽,气魄雄伟,读来使人惊心动魄。所谓豪放,就是胸襟阔大,想像奇特,感情激荡,有吞吐大荒之气象。但是,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他写给妻子杨开慧的两首词,一首是婚前表达思念之情的《虞美人·枕上》,另一首是婚后描写离愁别绪的《贺新郎·别友》。这两首词具有明显的婉约风格,写得美丽而忧伤。按司空图《诗品》的分类标准,当属委曲与缜密之列。具体地说,就是表达感情委婉细腻,运用语言曲折细致。应该注意的是,革命家的婉约,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的婉约,其远大的理想、深邃的目光、宽阔的胸怀,又必然在词中有所体现。请看“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这几句,将坦荡诚实的心和盘托出,痛抒难以言状的苦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撼人心魄的力量。
-----------------------何必为年龄发愁-------------------------2005.06.23
--- 著名诗人郭小川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时,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和浪漫情怀的诗歌《春天的后面不是秋》,全文如下:“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有时候我也着急/那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利/有时候我也发愁/那是因为我的祖国还很落后/我曾踏遍人生的领土/最后才知道_____/这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人民的世界与世长久/谁的生命与它结合/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我不再有什麽别的希望/只希望人民不再受苦难/我不再有什麽别的要求/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头/啊,朋友/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郭小川的这首诗与他的其他诗作一样,视野宽广、思想深邃、激情澎湃、瑰丽丰厚、情真意切,把哲理与形象、明朗与含蓄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活脱、富丽、极有表现力的语言,从自然、社会、人生的大视角,阐述了无须为年龄发愁的理由,具有很强的指点迷津的作用。它对感叹“人到中年万事休,一岁年纪一岁人”的中年人和悲嗟“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老年人来说,实在是一剂对症的良药。
-----------------------说白发--------------------------------2005.06.26
--- 白发是岁月的标志,是忧愁的象征。前者如曹丕《短歌行》中的“嗟我白发,生一何早。”后者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历来诗人对待白发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悲叹。如王维《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二是豁达。明朝朱桂英曾题七绝一首:“白发新添数百茎,几番拔尽白还生。不如不拔由他白,那得功夫与白争。”豁达中透出几分诙谐。欧阳修“鬓华虽改心无改”的乐观坚定的态度更是值得称道的。三是自警。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警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大家熟悉的。诗人疾风在新诗集《秋星》中有首《白发》诗:“当我发现第一根白发,/偷偷地对着镜子把它拔掉,/赶快把它夹入书本,/不敢让任何人知晓。/我更不敢打开头发去寻找,/深怕里面还藏着多少。/我只在心里暗暗地惊慌,/它可是生命第一次的警报!”诗人在这里不仅仅表达了遮掩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视第一根白发为“警报”,表明了自警自策的态度。四是欣慰。新加坡女作家尤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描绘白发,并且写出了一种超乎常人的感受:“在你看出自己在三千乌油油的黑丝优优雅雅地转成亮闪闪的银丝时,你也同时快乐地发现你有了一种独独属于你这种年龄的庄重美、成熟美。”哪个白发老人读了这个句子,不感到欣慰而会心一笑呢?
-----------------------谈谈挫折------------------------------2005.06.29
--- 人生在世,要奋斗,要追求,而现实条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挫折不可避免。问题是如何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挫折,是组成多彩人生的一个部件。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从幼儿第一次跌交开始,人生就一直与挫折为伍。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挫折只有大小之分、多少之别、早迟之差、长短之异,而决不存在有无的问题。挫折,是横在前进路上的一条小沟。世界上没有绝对平坦的道路,它决定了人生没有绝对平稳的步伐。当眼前出现深沟或宽沟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练习跨越和跳跃能力的场所。没有这条沟,也许我们的双腿永远缺乏弹性。挫折,是泼向昏沉头脑的一盆凉水。在这个万物纷变的世界里,人们挣扎在喧嚣的社会中,头脑难免昏昏然。只有挫折,可以发人深省,使人辨出社会的清浊,领悟人生的真谛。挫折,是迈进成功之门的一道门槛。古今中外的史实证明,不经过大挫折的人是难以获得大成功的。司马迁受刑后愤而著《史记》,树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贝多芬失聪后磨砺意志,完成了震惊世界的《第九交响曲》。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一个人遇到挫折以后,容易出现忧伤、焦虑、烦恼、不安、压抑等情绪反应,这时候切忌采用消极的态度和方法,去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而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设法解决矛盾以走出困境。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学会幽默,自我解嘲;理清思路,寻找原因;增强自信,提高勇气;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应该相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战胜挫折的人。

回到上面


-----------------------节约从机关做起-----------------------2005.07.02
---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带头节约资源,公务员要率先垂范。对此,我们觉得非常必要。到过机关的人,都可以随时看到一些浪费现象。且不说市、省乃至中央机关,单就一个贫困县的某些科级机关,浪费就十分惊人:小轿车越来越豪华,宴席越来越丰富,办公楼装修越来越漂亮,文山越来越高,会海越来越深,还有长流水、长明灯、空调电脑无人关等现象随处可见。作为吃财政饭的行政机关,决不能把节约看成是小事情,而应该是职责所在。“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句名言永远都不能忘记。机关里的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务员,要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分钱。
-----------------------但愿天天好心情-------------------------2005.07.05
--- 人的生活中少不了衣食住行,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心情。有位高寿老人写了一首《养生诀》,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即一贯知足,二目远看,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忍让,八方交往,九(酒)薄烟断,十分坦荡。这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十分坦荡”的好心情。还有一首官场流行的顺口溜: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它也说明高兴乃是人生第一要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高寿、高薪乃至高官。那么如何让每天有个好心情?首先,要抛开一切烦恼,凡事多往好处想,适当降低期望值;其次,遇到不快的事,要心地坦然,自求幽默一次,也就过去了;第三,不妨听听音乐,散散心,或找要好的朋友,把不快和郁闷倾吐个痛快。总之,为了自己更好地活着,必须设法保持每天有个好心情。
-----------------------月亮的异名-----------------------------2005.07.08
---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文集中,月亮有着各种各样的名称,仅郑恢主编的《事物异名分类词典》就收录了48种,且每个条目都有来源和出典。现简介如下,以飨读者。郑书所收月亮的异名可分为四类:①代称——这一类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根据神话传说而来,反映了人们的想象力。谓月中有兔者:玉兔、金兔、冰兔、白兔、夕兔、顾兔、阴兔、兔月、兔轮、兔魄;谓月中有蟾蜍者:蟾蜍、玉蟾蜍、明蟾、金蟾、素蟾、银蟾、皎蟾、圆蟾、蟾兔、蟾桂、蟾魄、蟾精、玉蜍;谓月中有桂树者:丹桂、桂月、桂宫、桂轮、桂魄;谓月中有嫦娥者:素娥、素女、娥月、娥轮;谓有为月驾车之神(望舒)者:望舒、素舒。②美称——以赞美的眼光去看月,反映了人们的意趣:月灵、玉魄、素魄、阴魄、卿月、瑶月、璧月、玉团、七宝团圞。③尊称——视月为长者,反映了人们的情感:月王、月波(蜀中尊称老者为波)。④别称——描述月的外形,揭示其特征:月轮、月规、玉轮。 
-----------------------新党访问大陆新看点-----------------------2005.07.11
--- 新党是台湾地区仅次于国民党、民进党的台湾政坛第三势力。今年7月6日至13日,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访问大陆,先后到广州拜谒黄花岗烈士墓;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参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到大连旅顺日俄监狱、万忠墓参观,并与台商进行座谈;到北京参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焦点论坛、大学演讲,两党交流。新党此行与此前国、亲两党相比,有几点不同:一是主题不同。如果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访的主题可以分别称为“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则新党主席郁慕明此行可称为“民族之旅”,表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要站在中华民族的基础上,追求未来中国的强盛和中国人的扬眉吐气。二是选择时间不同。新党选择在抗战胜利60周年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来大陆访问,是为了通过纪念抗战、重温先辈为建立独立、统一、强大的中国而付出的努力,继承统一中国的使命。三是作风不同。郁慕明离台时,婉拒了支持者到台北桃园机场送行,途中他不带家人同行,到大陆后也没有回乡祭祖。这不仅表明了他所领导的新党以民族大义、统一大业为重,也体现了他一反常规的理念和清廉自律的作风,受到中国民众的青睐。
-----------------------君子与小人-----------------------------2005.07.14
--- 君子与小人是历数千年而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论其辨别标准之言辞甚多,兹择其要,分类辑录如后。㈠定义:君子——指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㈡修身:君子目光远大,小人目光短浅。君子喻于义,淡泊名利,可以舍生取义,小人喻于利,争名夺利,甚至见利忘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宽厚)而不骄(骄横),小人骄而不泰。君子落泊亦坦荡,小人得志便猖狂。㈢待人:君子以诚感人,小人以术驭人。君子一向宽容,小人惯用谗言。君子和(团结)而不同(勾结),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常常成人之美,雪中送炭,小人每每乘人之危,落井下石。㈣处事:君子求真扬善重心美,小人使诈作恶纵行污。君子尚公,只重千秋的令名,不顾自己的生死,小人重私,只争一时的私见,不顾邦国的兴亡。上面罗列的这些哲言,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但是,现实是极其复杂的,君子与小人都不会在自己的脸上写上标志,而一个人的准确分辨力也不可能靠一时一事去练成。因此,我们切不可轻言某人为君子、某人为小人,即使你看准了,也不必挂在嘴上,只要心里有杆秤就行了。因为君子的命运往往攥在小人的手中,而小人的恶行却件件刻在君子的心里,所以不得不防啊。
-----------------------朋友---------------------------------2005.07.17
--- 何谓朋友?《辞海》的解释是,泛称相交好的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此后又有人衍生为:同类为朋,同志为友。这里的“志”是指志向和兴趣。也就是说,凡是志向和兴趣相同,彼此交谊深厚的人,即可互称为朋友。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朋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过去,人们把朋友分为很多种:金兰之友指情意相投的朋友,腹心之友指肝胆相照的朋友。彼此志同道合者谓之莫逆之交,生死与共者谓之刎颈之交,交情深厚者谓之胶漆之交,童年相好者谓之总角之交,年辈不同者谓之忘年之交。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找到真正知心的朋友实在不易。《阴骘文》说:“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良师益友可匡正自己的过失,助长自身德业的完成;恶朋谗友将污秽自己的心灵,败坏自己的德行。因此交友不能不慎。交友要掌握几个原则:心存忠厚,诚心待人,但不可泄露应该保密之事;胸怀宽广,克己容人,但不必无原则地迁就;求知闻见,虚心学习,但不能苛求于人;朋友有难,鼎力相助,但不要超越法律与道德。
-----------------------我的父亲-----------------------------2005.07.20
--- 我的父亲离世已十七年了,我未曾写下只言片语纪念他,心中常怀歉意。近日得暇,乘机了却这桩心事。    父亲生在乱世,幼年家贫失学,遂以农耕为生。成家后即分门立户,挑起家庭重担,赡养上辈,将我兄弟三人拉扯成人。我两度离乡,从军求学,父亲无日不念,为我健康,不知何其忧虑。独于自身思之甚少,及至病魔袭来,无以招架,未及古稀,竟入黄土,呜呼!    父亲为人正直,秉性刚强。自“土改”起,任生产队长二十余年,对党忠心耿耿,工作任劳任怨,一切为群众着想,不藏半点私心。为全队农户改建瓦房,他曾三次从屋顶摔下,每次卧床数月,毫无怨言。为抢救几个病重的农民,他以个人名义筹钱借款,奔波操劳,从不言功。为安排好集体生产,他每天起早摸黑,划片定额,实行小段包工,使工分值位居全公社之首。为公平、公正地处理公事,他廉洁自律,从不收人一分钱和一件东西。可以说,远近村民对他的德行和业绩,有口皆碑。由于工作出色,他曾被推选岳西县第一届政协委员,多次出席县党代会,所在生产队被评为安庆地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父亲宗族意识比较强,但他从不张扬。“扫四旧”时期,他把一套老家谱拿出来当众烧了,而把另一套较新的暗暗藏起来了。正是因为他保存了一套完整的谱牒资料,才使得前些年远在湖北浠水的本族长者顺利完成了修谱任务。    父亲的嗜好是抽烟喝酒,尤以酒为甚。在我幼时,他是不给酒我喝的。我工作以后,只要遇上他端起酒壶,他总要叫我与他对饮几杯。边饮边谈,倒也不失为一种加深父子感情的好方式。    父亲走了,我忘不了他那严肃而慈祥的面容。每年清明和春节,我都要到他的坟头上去看一看,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我的母亲-----------------------------2005.07.23
--- 二○○四年正月十七日凌晨,我的母亲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一岁。    噩耗传来,我立即从县城赶回老家,见到的是母亲紧闭双眼的安详面容,再也呼唤不应了。孩儿不孝,没有为她送终,只能尽尽守灵的义务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家里请了道士念经。母亲的灵柩在堂屋放了两天两夜,我一直守在灵旁未曾合眼,并且一步不少地履行了跪地行走的仪式。虽然自感十分疲倦,但是我想,与母亲深似大海的恩情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母亲的一生是艰苦的一生。自来到父亲的家以后,她就很少过上舒心的日子。父亲脾气暴躁,奶奶唠叨不休,她自己体弱多病,沉重的家务永远也做不完,特别是养儿育女,耗去了她的毕生心血。母亲生了八胎,只有我们兄弟三人幸存了下来。前四胎小产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还抱养了一个女婴。母亲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和苦难!    母亲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她虽然没有(可能也无法)吃斋念佛,但一心向善的信念坚定不移。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谁家有难处,她都要尽力去帮助。任何一个乞丐到了门前,都不会空手而去的。她待人和蔼热情,从不与人争执。乡间邻里,人人称道。    母亲的一生是节俭的一生。她省吃俭用,长期过着清苦的生活,以致营养不良,严重贫血。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荤菜都是到别人家作客时,人家硬夹给她的。记得二十年前的一天,我为了劝她吃点肉,说:“在我们家,只有你的脸色最差。”不料,她却说:“我已经老了,只要你们身体好就行了。”这时,她的眼眶里已经湿润了。我后悔自己失言,直到现在也不能原谅自己。    母亲的一生是爱子的一生。为了抚养我们兄弟三人,母亲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哥哥多病,弟弟顽皮,我则少言寡语。她跟我们说话,从不大声呵斥,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我从军期间,她独自不知道流过多少泪水。有一年,她听说邻乡跟我同时入伍的小储回乡探亲,急忙带着煮熟的鸡肉,迈开缠过的小脚,翻越几座高山,步行几十里,找到小储家,请他把鸡肉带给我。后来,我在部队打开小储带去的包裹一看,尽管里面的 东西早已臭不可闻,但是它包含的浓浓的爱子之情,却清香扑鼻,令我终生难忘!    农历九月十五日是母亲的生日,往年我都要回去陪陪她。现在,我只能在这一天,祝愿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永享太平!
-----------------------岳西赞歌何时唱起来-----------------------2005.07.26
---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的作者石祥先生,2002年4月1日在北京,为岳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业汉先生所著《古岳神韵》作了一篇高水平的序言《老树春深更著花》。在这篇序言中,石祥先生以他的如椽大笔,热情洋溢地书写了一首精彩的“岳西赞歌”,题目是《我爱你,岳西》,现全文抄录如后,以飨读者。“我爱你,岳西,/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你是那么古老文明,/又是那么充满生机。/你的一山一水,/都有美丽的传说;/你的一草一木,/都是闪光的诗句。/你在漫长岁月里,/奋斗不息;/你在改革开放中,/昂首崛起。//我爱你,岳西,/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你是那么人杰地灵,/又是那么充满朝气。/你的每条道路,/都通往世界;/你的每双眼睛,/都神采奕奕。/你在前进征途上,/与时俱进;/你在未来世界里,/巍然屹立。”这首歌词,歌唱了岳西的文明史和革命斗争史,歌唱了岳西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歌唱了岳西的美好未来。全词形式整齐,句式统一,语言生动,意境优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确属不可多得的佳作!遗憾的是,这个千金难求的佳作竟然不为岳西大众所知,至今也没有把它唱出来。希望岳西县的宣传、文化部门,设法寻求名家谱曲,在全县范围内尤其是中小学的校园里,唱响岳西自己的歌,为宣传岳西、鼓舞岳西人民的斗志,作出新的贡献。
-----------------------音乐与人生-----------------------------2005.07.29
--- 音乐是人类不断创造完善,用于抒发感情、陶冶情操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构成音乐的基本因素有旋律、调式、节奏、和声、配器等。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首丰富多采的乐曲,同样包含着上述因素,试分述之。 一、旋律。简单地说,旋律是指音的高低按照某种特点变化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变化是复杂的,有共性的部分,如入学—就业—成家—退休,更有个性的部分,有的一路顺风,有的道路崎岖,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历尽磨难。世界上找不到两个生命历程完全相同的人。 二、调式。乐曲中的各个音按照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联结成一个体系,就叫做调式。其中有两种音特别重要,一个叫基准音,如调号1=C即表示1的高度相当于C,另一个叫主音,指全曲的中心音,通常也就是曲尾音。人生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要选好起点,定好目标,太低了难有作为,太高了难以如愿。有的人尽管一生经过很多波折,但结局圆满,成功便是他人生的主音。 三、节奏。节奏是乐段与乐段之间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统称。人生的节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体内节奏有心脏的跳动、呼吸的律动,生活的节奏有三餐进食、昼作夜眠,工作的节奏有上班与下班、工作与休假,等等,不胜枚举。 四、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音的组合,叫做和声。和声对于丰富音乐的色彩和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是人生的集合,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长和生活,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十分重要。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和为贵”的古训永远都不过时。 五、配器。配器伴奏可以突出主旋律,使乐曲更加饱满,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人生活在自然界,少不了万物的陪衬,但如果不去善待它们,也休想它们能心甘情愿地为人生之曲伴奏出美妙的乐声来。

回到上面

-------------------------下乡的往事-------------------------2005.08.01
---十几年前的一段时间里,我被当时的工作单位派到一个乡,协助计划生育工作。有一天,随乡政府工作人员一道,翻山越岭,寻找结扎对象,劝其到乡卫生院结扎。对计划外生育,乡政府还将进行经济处罚。傍晚,总算把几对夫妇引到乡里来了。夜深了,乡政府院子里一片寂静,大家都休息了。这时,从一间房子里隐约传来哭泣声,一位农妇哭诉着自己的忧伤:大女儿不到两岁,小女儿出生不久,都交给年老体弱的奶奶,如何放心得下?正值春耕大忙季节,丈夫为逃避处罚,外出未归,自己结扎后,又不能马上下地,田地谁来耕种?将来家里没有男劳力,夫妻俩老了生活谁来保障?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使我一阵阵地揪心,久久不能入睡。面对这种局面,我也无可奈何:说情断然不可,劝解肯定无效,援助又无能力。我似乎第一次觉得,政策与同情心竟是如此不相容!无奈之余,我想,党和国家的计生政策是不容置疑的,但基层组织在落实的时候,能否设身处地为老百姓想一些妥善的办法,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政策的贯彻执行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那该多好哇!
------------------------- 权利和义务------------------------2005.08.04
---权利是什么?义务又是什么?不妨用公式来表示:权利=权力+利益=支配力+钱财≈精神享受+物质享受。义务=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惩戒之源+谴责之源。根据这两个公式就可以说明官场上的一种现象: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跑官、要官、买官,他们梦寐以求,想方设法,使出各种伎俩,不谋个一官半职或者升迁,决不罢休,因为他们经不住权利的诱惑,一心要追求自觉高人一等的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为什么有许多人当官后,总是埋怨官难当,觉得上面卡得太死、下属干得太死、群众盯得太死,因为他们在享受的同时,也担心追究责任,遭到舆论的谴责。其实,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说得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换言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没有义务的权利只能是特权,没有权利的义务只能是奴役。当官的上台之前,要把义务好好地掂量掂量,看看有没有把握去履行好,然后再去考虑如何谨慎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上台之后,要认真检查一下该给群众的权利是否都给了,然后再去要求群众履行好义务。千万不要倒过来,把权利和义务分开,象撕骨头肉一样,肉归自己,骨头丢给别人。如果是这样,能造就和谐的局面,形成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吗?
------------------------ 建筑工地不宜挂国旗-------------------2005.08.07
---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架高耸入云,为防止飞行器等碰撞,一般在其顶端悬挂红色三角旗作为高空标识,这是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自然无可厚非。但是,有很多建筑工地把红色三角旗换成国旗,这是不妥的。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悬挂国旗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国旗法》第五条规定了应当每日升挂国旗的单位和场所,第六条规定了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的单位,第七条规定了重要节日可以升挂国旗的单位和场所。第十二条还规定了升挂国旗应当早晨升起,傍晚降下。在这些规定里,找不到建筑工地的字样。因此,建筑工地升降架上悬挂国旗,于法无据,于情不合,应予制止。
-------------------------  落 叶----------------------------2005.08.10

--------------------- 冼星海愧对路易丝------------------------2005.08.13
---电视连续剧《冼星海》描写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从出国求学到回国抗日的艰辛历程,赞颂了他在音乐领域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冼星海能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与法国姑娘路易丝及其家人的鼎力相助分不开的。在他身无分文、流浪巴黎街头的时候,是路易丝一家热情接待了他;在他四处寻求打工机会未果的情况下,是路易丝的哥哥古久里设法帮助了他;在他报考巴黎音乐学院屡屡受挫的窘境中,是路易丝安排了他与杜卡斯教授的相见,辅导他学习钢琴,终于使他顺利成为梦寐以求的该院高级作曲班的学生。最感人之处还是路易丝对冼星海一往情深的爱意和无私奉献的品德。冼星海入学之前,她为之奔波操劳;冼星海成功之后,她因之欣喜若狂;冼星海受爱与否,她都无怨无悔;冼星海回国抗日,她给予了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分别之时的一席话:宁可冼星海永远不回来,也不要在战场上发生意外,何其撼人心魄!后来,冼星海在国内成家,再也没有与路易丝联系了。应该说,电视剧中的冼星海限于客观条件,有负于路易丝的一片深情,是他的终生遗憾。而路易丝的爱情悲剧,也令人扼腕叹息!
---------------------难忘的日子“8·15”----------------------2005.08.16
---今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近日各新闻媒体都纷纷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各地也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据网上传言,某城市电视媒体的新闻记者在大街上对过往的几十位行人作调查,问“你知道8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绝大部分人回答竟然是“不知道”!这个结果实在让我们难以接受。6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那时的中国大地,人民欢欣鼓舞,无不感到自豪。那一天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得了“健忘症”呢?是宣传教育不到位,还是崇洋媚外、金钱至上、麻木不仁等不良思潮淹没了双眼,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不应该的。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必须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树有根,水有源,谁也不能忘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参与抗战宣传,让一问三不知的事不再发生。
-------------------------聊聊高考作文------------------------2005.08.19
---高考作文之所以让考生特别关注,是因为它在所有考题中是唯一没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所占分值又高,并且题型常变,感觉越来越难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恕我用词不恭,分述如下:(1)“小儿科”阶段。恢复高考初期,作文题目简单,如《学雷锋的故事》,要求写身边发生的事;《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简直就是给自己作个一年小结。这类题目是出给小学生做的,难度自然不大。(2)“外科”阶段。七十年代末,命题者重点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选取、剪裁能力,出现了缩写、扩写、改写等题型。这时的题目是出给中学生做的,难度不算很大。我大概是沾了这点小光,在这个阶段混了个本科。(3)“内科”阶段。八十年代开始,注重作文的思想性,出现《习惯》、《尝试》、《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看图作文、选材作文等类题目。这类题目是出给老师做的,对无社会经历、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来说,实在勉为其难。(4)“精神科”阶段。九十年代末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如《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题型一律为:看一段材料+出一个话题+要求“三自一不少”(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这类题目可把一些老实的考生害苦了,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没有高深的哲学理论,没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凭空如何造出让阅卷老师首肯的妙文?当然,天无绝人之路,无情的现实也让很多考生学刁了,记几篇范文,背几段格言,弄几个事例,高分作文兴许就能炮制出来。有人说,现在的高考作文,是中国学生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这句话,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我希望,高考作文命题要归真反璞,倡导考生回归写作的本性,写真人真事,写真切感受,写真实心情。让造假之风远离学子之心!
-------------------------才不可小于志------------------------2005.08.22
---志即志向、愿望,才即才能、本领。人不可无志,无志就没有追求的目标,就会停滞不前,以致碌碌无为。人不可无才,无才就没有做事的本领,就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志才并存,且大小相当,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有一段关于才与志的论述:“余尝语人云:‘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孔北海志大才疏,终于被难。邴曼容为官不肯过六百石,没齿晏然。’童二树诗云:‘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真见道之言。”袁枚在这段话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反面的例子——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的孔融,时称孔北海,志大才疏,又恃才负气,终被曹操所杀。另一个是正面的例子——汉哀帝时的邴曼容,养志自修,官作到俸米六百石就不肯作了,到老安然无恙。联想到如今的官场,有大志者比比皆是,才登要位不久,便得陇望蜀,想方设法,寻求升迁;而有大才者寥若晨星,庸者图个平安无事,刁者作好表面文章,奸者则善于欺上瞒下。当然,在这些人中也确有些小才的人,可惜无德,这是题外话了。如果要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我想,在公务员上岗和领导上任之前,组织人事部门可否开展“才欲其大、志欲其小”的教育活动呢?
---------------------------归乡忆---------------------------2005.08.25

------------------------座右铭的变迁-------------------------2005.08.29
---座右铭即书于桌面右侧或室中显眼处的警言,为朝夕默念、刻意遵守而设,不可多变,而我的座右铭却有一段小小的变迁史。    退伍回乡后,终日养病,不堪耕作,惟以牧牛读书为业。慨叹之余,作一联贴于窗侧:“纵沦落天涯不失堂堂君子,倘遭逢虎穴自为赫赫丈夫。”后觉其霉味刺鼻,令人不适,遂弃之。    大学毕业后,回县从事技术工作,算是心安理得。暇时,书一条幅于壁上:“勤勤恳恳办事,堂堂正正作人。”自觉不碍眼。某同事视之,谓我以出污泥而不染自诩,有蔑众之嫌,实不可取。我思之再三,终从其言。    调至某行政机关后,适逢县委作出“务实、图强、清廉、高效”的八字方针,我便用此八字,凑成七言四句,书置案首:“务实求知惜月钩,图强从事上高楼。清廉处世身如水,高效耕耘到晚秋。”原以为此举至少政治安全系数颇高,谁料一朋友见之大惊,说何以作起这等不合时宜的藏头诗(务图清高)?我不由暗暗叫苦,如此巧合,何言可辩,遂伸手取去,唯恐敛之不及。    经过几番周折,深感作座右铭不易,再不敢贸然为之了。然回首沉思,却另有所悟:自警之言,践行可矣,何必示人。若言行不一,即使其言如花,有何裨益?如此说来,座右铭大可不必作了。

回到上面


--------------------------办公室三题-------------------------2005.09.01

--------------------------领 带-----------------------------2005.09.05
---领带,是当今有身份的男士打扮入时的标志。什么这颜色,那布料,这款式,那品牌,搅得一些人神魂颠倒。其实说白了,领带不过是一块系在颈上、拖在胸前的布条。它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不妨看看它的来历。从网上搜索得知,目前流行的说法有四种:其一,十七世纪,作为路易十四雇佣军队的十字军,士兵们都用一种色彩鲜艳的布条围在脖子上,把它作为一种护身符。法国人在这种布条的基础上,不断地从款式、材料、色彩、花纹等方面加以改进,成了一种华丽的装饰品,很快在一些贵族中盛行起来。其二,十七世纪的法国对奥地利哈布斯堡发起了“帕拉提内特之战”。当时,奥军士兵的脖子上都佩带着一块白布围巾作为标志,据说能唤起士兵的战斗意志。喜爱标新立异的国王路易十四对此大为赞赏,于是这种装饰很快在皇宫里流行开来,成了贵族和军队专用的装饰品。其三,还是17世纪,一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骑兵部队来到法国巴黎。那些骑兵身着威武的军装制服,脖领上系着一根细布条,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威风。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纨绔子弟们也学骑士的样子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上一根布条。这根布条后来演变成领带。其四,蒙古人西征时用绳子套住俘虏脖子串起来,西方人为了记住这个耻辱,于是总在脖子上系一条带子,日久便演化成领带。时下爱打领带的人肯定认同前三种说法,因为他们觉得,系上领带不仅好看、潇洒,更是贵族身份的标志和现代文明的象征,在社交活动中,是绝对少不得的。而我觉得后一种说法也合乎情理,因为系领带很容易产生以下毛病:一是使颈部血液循环受阻,二是导致呼吸不畅,三是夏季阻碍汗液散发,四是秋季穿西服,使前胸受凉,诱发感冒,五是受凉后使胃部不适,六是令人生出窒息感。这些毛病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很突出,而青年人不在意它罢了。当我们看到逞强好胜的年轻人相互扯着领带撕打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把领带与牵狗的绳索联系在一起,就会悟出:原来领带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刑具!由此看出,领带还是不系为好。我的这些话,虽然不中听,却是信之无害、行之有益的。
--------------------------水灾过后的反思----------------------2005.09.09
---9月2日至3日,岳西县受“泰利”台风外围影响,突降特大暴雨,36小时内连续降雨量571.3毫米,是1969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降水,为历史所罕见。据县政府统计,至9月4日9时,全县受灾人口22万人,成灾人口15万人,特重灾民8万人,因灾死亡28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4万余人;全县倒塌民房1.5万间,全倒户511户1739间,损坏房屋2万余间;国、省道以及县乡村公路全部中断;全县均断电。其中:天堂、中关、莲云、黄尾等乡镇断电10小时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万余亩,3.8万亩农田绝收;毁坏耕地211万亩,冲毁沟坝、堰渠1.5万余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现全县正在投入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大灾之后,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岳西县群山连绵,集水面积大;山高壑窄,水库不多,蓄水能力弱;地质结构复杂,一些山体容易滑坡。因此,一旦发生强降水,就很快造成灾害。在这种状况下,必须强化防灾意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何预防呢?我以为:㈠水利方面:禁止占用河道、开垦河道,适当加宽河道,大力兴建水库、池塘和渠道,以增强疏水和蓄水能力。㈡交通方面:加固桥梁、路坝,增强其抗洪水和抗滑坡的作用。㈢农业方面:疏通和新建农田排水渠沟,阻止外围水流冲击,加固田坝和地坝。㈣电力、通讯方面:固定线杆底座,在跨越河道、翻越地质复杂的山坡时,应多种固定措施并行。㈤房屋安全方面:建房择址要把防洪水、防滑坡放在第一位。对有隐患的房屋,遇到特大暴雨时不可居住。㈥行人安全方面:在持续发生强降雨、容易出现灾害的时候,应告诫居民尽量不在户外走动,不要渡河,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安全。政府应组织精干力量,加强巡逻,排除各种险情,确保一方平安。
--------------------------校园谐谑诗七首----------------------2005.09.12

--------------------------中秋与月饼-------------------------2005.09.16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熙朝乐事》里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旧式月饼,因含糖分、脂肪较多,不宜多食,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肾炎、心脏病水肿、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病症者,要慎之又慎,尽量少食或不食。当然,对低糖、低脂、低盐的新式月饼,可以适当放宽限制,略享口福了。
--------------------------律诗新作浅谈-------------------------2005.09.19
--- 律之于诗如法之于人,国无法则黎民自乱,诗无律则形声不美。 考前朝诗苑,其情调不外高昂、低沉、雄壮、悲怆、凄婉、哀怨、欢快、愤怒诸种,其体式莫若歌颂、哭挽、增别、咏物、登临、怀古、规谏、唱和之类,藉此变化,千古杰作,累世不乏。 然时过境迁,于古人易者,于今人甚难。故今有人渴求作诗真谛,以企步前贤之后尘,而造新世之杰作,成绩灿然者已见不少,而病入膏肓者亦非少见。综其病大致有六:一曰格律不严。如犯孤平、拗平仄、失粘对、松对仗之类。二曰构思不妙。如平铺直叙、老调重弹,颂则肉麻,讽则露骨,无曲无蓄之类。三曰措词不雅。如俚词俗语、涩字苦句,或拼凑古董,或直书庸言之类。四曰情景不融。如独描景色,独抒情怀,情景泾渭,势不相及之类。五曰篇章不紧。如首尾不应,腹节突断,既无起承,又无转合之类。六曰风格不匀。时而古句,时而白话,伤乐混杂,苦笑失常之类。 以上所举,皆常见之病,其医治之方,不外乎多读诗书,多思其理,多问能者,多习诗作;以读为主,以问为辅,以思为矢,以习为的;复如着手时以情意为主,以声韵为客,则一代佳作亦达而不难矣。又今人作诗,用典选词须加小心,凡糜烂者、过时者、难懂者、不当者,切不可用。有人以为,古僻费解即为诗,非也。大诗人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句,何等明畅隽永!诗贵意曲,非为辞曲,于此可证。 前述管见,纰缪难免,倘读者肯赐片词,予当揖而谢之。 
--------------------------摩托车拥有量该控制了------------------2005.09.23
---摩托车作为一种轻便的机动交通工具,为山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而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  据有关媒体透露,目前岳西县摩托车拥有量已经达到4.8万辆。从经济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安全角度看,又是一件令人十分担忧的事情。据了解,从2002年元月至2004年12月的3年中,岳西县因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168起,占同期事故总数的47.3%,造成21死亡,17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080元。今年元月至9月,发生摩托车交通事故42起,占同期立案事故总数的52.5%,造成9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720元。据有关部门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占道行使、超速行使、酒后驾驶、不戴安全头盔等等。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却忽略了,那就是摩托车数量增长过快,而路面无法普遍加宽,驾驶人员的素质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提高,所以,事故频发,在所难免。尽管交警部门今年4月以来,开展了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及万顶头盔大赠送活动,但摩托车事故的增长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为今之计,我建议:①采取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等限制入户的措施,控制摩托车数量的增长。②在县城中心区域的人流高峰期,限制摩托车行使。③在路面狭窄和车流拥挤的路段,对摩托车实行限速行使。④对摩托车驾驶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严加整治。⑤加强校园上学与放学时的交通安全管理。⑥在城区开办公交线路,实行政府补贴,鼓励行人乘坐公交车辆。
--------------------------手摇电话机---------------------------2005.09.26
---   如今,通讯设施先进,工作联络十分方便。望着许多机关每室一部来电显示电话机和人手一部手机,我想起当年的手摇电话机。 八十年代以前,岳西县机关单位使用的都是手摇磁石式电话机。要打电话,先摇几圈手柄,再拿起话筒,呼叫总机,总机话务员听到后,接通某单位,才能开始通话。如果县直机关与乡直单位联络,要通过两道总机接转,非常麻烦。这种落后的通讯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使发话人与接话人产生误会,无端增添烦恼。 有一次,办公室唯一一部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对方以生硬的口气说,喊某县长接电话,听话音,我知道是正在乡下的县长欲找某副县长接电话,我岂敢怠慢,放下话筒,转身就去找人。那位副县长走来拿起了话筒,可话筒里一点声音也没有,肯定是话务员断开了线路。他没有责备我,但我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摇通总机,问话务员刚才的电话来自哪里,请再接过去,可那位话务员说,不清楚,无法接。我实在无计可施了。大约过了五分钟,电话铃又响起来了,县长的声音更加严厉了:“怎么搞的,喊人接电话,喊了这么长时间?”我记不清当时是如何解释的,好像挨了当头一棒,顿时觉得昏沉沉的。这件事对于刚当秘书不久的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教训。此后,不管是谁来电话,也不管对方态度怎样,我都要先问清来话人身在何处,以便反馈信息。当然,遇到开明的领导,他会主动报一下姓名和所处位置,我也就不用费心了。 九十年代以后,手摇电话机退出历史舞台,各种自动电话机应运而生,我前面说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但手摇电话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与我的秘书工作经历密不可分。
--------------------------老式油印机---------------------------2005.09.30
---干办公室工作少不得跟文印打交道。我当秘书就是从学习使用油印机开始的。 那时办公条件很差,文印室仅有一台铅字打字机和一部老式油印机,都是手工操作的。打字机由打字员使用,属于专业技术工人干的活。因为机关人手少,打字员忙不过来,油印的事只好由秘书自己承担了。尤其是新来的秘书,都把学习使用油印机作为从事秘书工作的第一课,丝毫不敢懈怠。有的老主任也言传身教,使出浑身解数,手把手地教。刚开始操作油印机需要两个人,一个人为主,左手压、提纱框,右手执滚筒,蘸匀油墨,推动滚筒。另一个人配合,一页一页地翻纸。熟练以后,就可以一个人独立操作了,在左手提起纱框的瞬间,右掌根顶住,腾出左手翻页,然后放下纱框,继续下一步的操作。整个操作过程与影视剧中当年地下党印传单是一模一样的。老式油印机的噪音不小,只要一用,总是“吱吱嘎嘎”地响个不停。老手们可以从声音中判断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最难的事还是调油墨,浓了容易使印出的字变成黑饼,淡了则容易印出缺胳膊少腿的字,都会造成蜡纸和白纸的浪费。 十几年过去了,老式油印机已经寿终正寝,躺进了博物馆,再也很难见到它的尊容了。现在我用的是激光打印机,一般材料敲敲电脑键盘就出来了,办公设备变得越来越先进,但怀旧之情却常驻心中。

回到上面


--------------------------免费教育姗姗来迟----------------------2005.10.05
---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受了一些困苦,特别是“文革”十年影响很大,但有一点是幸运的,那就是享受了免费教育。我读小学时的学杂费不过两块钱,父亲上山砍几担柴就可以解决。即使到了读高中的时候,一学期的所有费用(包括食宿费),也只要几十块钱,自己在假期干点活,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上大学时,我拿的是一等助学金,每月十六块五,除了伙食开支,还可以节省一点买工具书。是免费教育让我圆了大学梦。 再看看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经济腾飞,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日渐富裕,可为什么还不能实行免费教育呢?实施了近二十年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几乎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在缴纳名为“杂费”的学费,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儿童因无力交费而失学。那么其他国家情形如何呢?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除了发达国家以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人们都说朝鲜的经济比我国落后了几十年,但人家的教育和医疗可都是免费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国内外的形势对国家领导人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好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这是令人鼓舞的。一些地方如北京、广东、江苏、浙江、江西、云南、新疆等省市,都纷纷采取各种方式,逐步实行免费教育。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以目前的财力,许多地方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普遍实行全免费教育的。是不是这样呢?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算了一笔账,按小学生每年每生500元、初中生1000元计算,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学费共需约675亿元。如果仅从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实行完全免费,则只需要200亿元,再加上农村教育支出中最重要的教师工资约214亿元,合计仅占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的2.3%,国家完全有能力支付这笔费用。就拿我们身边这个大别山区最贫困的县来说,你能数得清有多少辆小轿车吗?你能算得清大大小小的办公楼需要多少装潢费用和添置现代化设备的费用吗?你能统计出所有机关单位公款吃喝的花费吗?如果各级党委、政府能下决心宏扬两个“务必”的精神,勒紧裤腰带,建设节约型社会,省出的钱用于免费教育,是绰绰有余的。 但愿真正实行全免费教育的一天早日到来!
--------------------------尼小姐与乙先生------------------------2005.10.09

--------------------------步行上班好处多------------------------2005.10.12
---城市上班族按交通方式可划分为乘车者和步行者两类。过去,人们为了节省时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基本上选择乘车。但是,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步行上班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网上诸如“北京人走着上班”、“广州出现步行上班一族 ”之类的标题,随处可见。 我是长期坚持步行上班的。这么多年走下来,还真有一点体会。简言之,步行上班有六大好处:一是可以健身。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每日食欲;调整伏案姿势,防治颈椎疾病;促使骨骼强健,避免骨质疏松。锻炼两个足弓,预防静脉血栓。 二是可以放松。工作压力、家庭烦恼、社会舆论等造成的紧张烦躁情绪,都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免除了乘车不安全的担忧。三是可以观察。观风景,见微知著,得到精神享受;察民情,丰富信息,增强社会意识。四是可以思考。在户外新鲜空气里散步,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活跃,这时思考问题,效率最高。思考工作,思考生活,思考文章,均无不可。也许还会冷不丁蹦出令人叫绝的诗句呢。五是可以健美。步行能提高肌肉纤维弹性,强化肢体的主要肌肉组织。配合自然呼吸,可以使身体在自由、舒展的情况下活动,使各个部位能够得到匀称发展。六是可以省钱。走一趟,省不了多少钱,可长年累月,算起来也很可观。 可能有人要讲,尽管步行有那么多好处,但毕竟费时啊。不知道你想过没有,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坚持步行上下班,就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早锻炼或晚锻炼。如果把步行多花的时间与专门锻炼的时间相抵,那么你就知道,步行不是费时,而是省时了。 
--------------------------忆族史——写在八修宗谱上----------------2005.10.16

--------------------------筋斗云与航天飞船----------------------2005.10.20
---  明朝吴承恩在他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创造了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筋斗云。此云系孙悟空的坐骑,乃其师菩提祖师所授,驾上此云能一跃十万八千里,可云游四海,可直达天庭。显然,这不是我们通常乘坐的飞机,而是能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区域乃至整个宇宙活动的太空交通工具,那就只能是航天飞船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不过是一种幻想,但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愿望。 科学发展到今天,这种幻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继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地面后,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又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发射成功!这次航天飞行与上次比,大大前进了一步:人数由一人变为二人,时间由一天变为五天,两位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积累了人在太空较长时间驻留的经验,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试验数据。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任何一个中国人,无不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吴承恩老先生地下有知,也一定会叹为观止。
--------------------------路之梦------------------------------2005.10.25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部。境内群峰林立,大壑纵横。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沟里,行走在羊肠小道上,靠肩挑背扛运送着匮乏的物资。有很多人终老在山林,从未出过山,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怎样的情形。就连当年横行中国大地的日寇,也因为这里没有公路,只践踏到县境边缘。新中国建立后,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然象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山里人的心头上。修一条出山的公路,是岳西几代人的梦想。 《岳西县志》上一张灰白色的照片告诉我们:1957年10月2日,岳西县第一条出县公路(岳西至源潭)竣工通车。当挂着毛主席画像的彩车开到县城十字街的时候,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红旗飘扬,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这一天,在岳西的交通发展史上,竖立了第一座丰碑。 此后四十余年中,岳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先后修通了岳西——舒城、岳西——英山、岳西——太湖、岳西——潜山西线和中线等干线公路,并且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应该说,这是第二座里程碑。 追求无止境。当每个村民可以在本村乘车远行之后,岳西人民又开始梦想山外那平直宽阔的高速公路了。2005年6月29日在城西快车道上隆重举行的开工典礼,让人们朝着这个梦想迈出了第一步。现征地工作已全面结束,开工的炮声即将响起。可以预见,2009年或者2008年,一条北连霍山、南接潜山,全长53公里的高速公路,将如一条玉带,横空穿过,托起高耸入云的第三座里程碑!随之,另一条高速公路——直达武汉的岳西至英山段也将应运而生。那时的岳西,不再是偏僻、闭塞、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合肥、安庆的城郊。岳西人的路之梦,总算可以圆了。 每个岳西人都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同时也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贡献各自的力量。 
--------------------------假如我有诗魂——写在《诗人谈诗》后面------2005.10.28

--------------------------戏咏男女诗---------------------------2005.10.31

回到上面


--------------------------真正的友好邻邦------------------------2005.11.03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中国的邻国中,日本罪孽深重,前苏联屡起争端,印度犯过边界,越南更是惹过战祸,只有朝鲜一直保持着友好的态度,实在难能可贵。
    朝鲜全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48年9月9日成立。中国和朝鲜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1949年10月6日,中朝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并肩浴血奋战,并最终赢得伟大的胜利。中朝人民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中国搞“文化大革命”,秩序混乱,经济倒退的时候,朝鲜没有起哄,没有讥笑,保持着爱莫能助的沉着和冷静。当中国与朝鲜的对立面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朝鲜没有埋怨和怨恨,表示了极大的理解和宽容。一个国家能几十年如一日,友好地对待邻邦,很不容易呀!
   尽管目前朝鲜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但是他们也有值得我们羡慕和学习的地方:从1953年起,朝鲜就在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制度,从而使朝鲜的人均寿命从过去的36岁增加到现在的74.5岁。1972年,朝鲜又在全国普遍实施11年义务教育制度。从2002年7月起,朝鲜实行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调整措施,并提出用现代技术革新经济,按照新环境、新气候的要求改善经济管理体制。近几年来,朝鲜紧跟时代步伐,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投入财力和人力进行网络基础建设和开发,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今,朝鲜政府内阁、各中央机关、各级政府、文化机构,甚至一些重要的厂矿企业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网页。朝鲜人民是幸福的!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朝鲜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使中朝两国迎来友好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我们衷心祝愿中国与朝鲜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想起中越战争----------------------- - 2005.11.07
    10月31日到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问越南。这次访问把中越1950年 1月18日建交前后结成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谊,推向新的高峰。第一次高峰是1965年6月中国派兵支援越南,抗击美国侵略者。在这两次高峰之间,有一次幽深的低谷,那就是1979~1989 整整十年的战争,它象一片可怕的阴影,留在了中越人民的心中。
    发生于1979年2月17日的中越战争,按照当时官方媒体的口径,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据有关媒体透漏,中国人民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目标直指越南首都河内。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也有传说中越伤亡总数近乎相等,中方约6万多人,越方不到8万人。但中方伤亡中,伤者占大多数,死亡仅6000余人,且多在战争最初几天,越方则死亡率很高,死亡人数约近5万人。
     这次战争的起因源于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1974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揭开中美关系新的篇章。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自60年代起就与中国交恶的苏联非常不满,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越南对内大加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搔扰我边境,打死打伤我边民及边防军,入侵我国土,拆毁我界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央决定进行自卫反击,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纵观整个战争过程,我还是有三点疑问:㈠战前准备充分吗?先说兵员,大量使用新兵参战,是最不能让人理解的事情。这些兵刚刚入伍,有些人从参军到牺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何谈军事素质!难道中国几百万军队,海路空交通无阻,来不及调动吗?再说装备,越军士兵用的全是冲锋枪,而我军士兵用的还是半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只能点射,不能连射,在短兵相接的时候,无法压住对方。我军真的拿不出20万支冲锋枪吗?㈡一定要深入越南境内吗?中国军队夺回被别人占去的领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国家都无话可说。可是,深入他国境内,逼近其首都,情形就不同了,至少也要算防卫过当吧。看一下当时的国际舆论,除了柬埔寨支持、几个国家不表态以外,其他的国家一致反对。我们伟大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国际上背上了入侵的恶名!㈢非要打人海战术吗?越南阴雨天多,地形复杂,防卫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加之越方全民皆兵,可以说,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看,我军都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一定要打入越南境内的话,不妨分两步走。第一步:自卫战夺回领土。可以大兵压境,全线铺开,作长期固守状。以此取得国际舆论支持,凝聚国内民心,补充装备,等待战机。第二步:反击战教训越南。如果越南继续对抗,我军可动用一切侦察手段,瞄准越军的重要军事设施,伺机狠狠打击,而后迅速撤回。这样,我军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限度。当然,边境的拉锯战可能要多些,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不会超过十年。
    也许有人说,事后诸葛亮好当,当时能考虑那么多吗?我承认当时情况复杂,高层决策自有他的理由。我这里只是说说心中想说的话,别无他意。

--------------------------能诗的神童-------------------------  2005.11.11
    幼儿能诗,可称神童,古已有之。且不说一些小说虚构的人物,言三四岁能诗,甚至一二岁能诗,自然不可信,而有史可证,五岁能诗者,可举数例: ㈠王安石《伤仲永》曰:“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载:解学士缙,五岁时,族祖抱置膝上,戏之曰:“小儿何所爱?”应声作四绝句,其一曰:“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盖记其事也。㈢张廷玉等编《明史·列传第七十二》载: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命名元征。巡抚韩雍器之曰“人瑞也”,乃易元祯。㈣吴园次,名吴绮,江苏江都人。《清史列传》记载:“五岁能诗,长益淹贯……顺治十一年拔贡生,授秘书院中书舍人。㈤白居易“五六岁始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与元九书》),“十岁解读诗,十五能属文”(《朱陈村》),“居易幼聪慧绝人”(《旧唐书》),是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外,中唐诗歌最重要的诗人。
   至于六七岁以上能诗者,就不胜枚举了。仅举安庆人熟悉的一个例子吧。清嘉庆元年太湖状元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官翰林院修撰。幼时才思敏捷,文采超群,赢得“神童”的美誉。《太湖县志》载赵文楷十岁时作的一首诗《九日龙山会饮》,确实出语不凡。诗曰:“醉把茱萸盏,黄花插满头。龙归一潭静,日落万山秋。急管惊栖鹘,长歌和饭牛。未知今日事,能续古人不。”
    上述古人,除了方仲永以外,都在成人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仲永之终为“泯然众人”,实乃其父见小利而忘大义,“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所致。由此说明,天赋如土壤,学习如耕作。勤于耕作的人,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疏于耕作,则再肥沃的土壤也有贫瘠的时候。所以,一个人不论智商高低,学习总是永恒的主题。

--------------------------杰出诗人柳亚子------------------------2005.11.14
    柳亚子(1887~1958)出生于吴江分湖,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出身书香门第,少从母亲学唐诗,诗作称誉乡里,16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加入中国教育会。次年入上海爱国学社求学,积极从事诗文创作,自此成为革命派文化宣传队伍中的活跃分子。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同盟会江苏分会创办的健行公学教书,加入同盟会。同时又加入光复会。宣统元年(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旭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辛亥革命后,他曾到临时大总统府任秘书,因不习惯于军政机关生活,三日即辞职,到上海办报。袁世凯窃取政权,他感到国事不可为,惘然返黎里,纵情诗酒,写了大量诗歌。”五·四运动后,柳亚子受到十月革命感召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醉心于马克思学说和布尔什维克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柳亚子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柳亚子一生坚持革命,不断前进。何香凝说:"亚子先生自早年参加同盟会的活动以来,一直坚定地站在革命的立场。他一生坚贞不屈,爱憎分明,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从来没有屈服过。" 柳亚子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箸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南社纪略》,编有《南社丛刻》《苏曼殊全集》《柳亚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有《柳亚子集》。
    对于柳亚子的诗词创作,茅盾给过很高的评价。他说:"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期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他的诗反映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如果称它为史诗,我以为是名副其实的"。在风格上,柳亚子进行过曲折的探索。1902年至1905年受梁启超"诗界革命"影响,大胆地以卢梭、斯宾塞、民权、自由一类新名词入诗,力求在旧格律中创造出新意境。1906年以后,广泛涉猎诸家诗作,确定了"别创一宗",经由夏完淳、顾炎武等而上追唐风的道路。他的诗,既慷慨激昂,又敦厚诚挚。解放前后,柳亚子与毛主席的赋诗唱和,早已传为美谈,毛主席对他的诗作给予了极高赞誉:“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柳亚子逝世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9年12月1日出版了《柳亚子诗词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适五十始学诗------------------------2005.11.18
    高适(702-765),唐朝诗人。著有《高常侍集》。风格与岑参相近,世称“高岑”,为边塞诗派的主力军。
    新旧两唐书、《河岳英灵集》及《唐才子传》等书均言高适五十以后始学诗。清·孙涛- 全唐诗话续编载: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举有道科,授封邱尉。禄山反,为哥舒翰西河从事,由左拾遗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出为蜀、彭二州刺史,代崔光远为西河节度使,入为刑部侍郎。广德中,以左散骑常侍封渤海侯。年五十始为诗,即工。每吟一篇,好事者辄传布。 周存德《读古集粹》曰:高適五十始作诗,为少陵所推。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阳公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潘呂棋昌《杜甫研究资料辑录》曰:适从哥舒翰,少陵有诗寄之(〈送高三十五书记〉)......后高适从軍,日渐得志,年过五十,始学为诗,数年之間,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为时称颂。少陵有诗寄之。
    基于上述记载,后世一些诗人把高适五十始学诗当作一个晚学的典故,用于劝勉或自勉。散宜生《答钟书》诗曰: “五十便死谁高适,七十行吟亦及时。气质与诗竞粗犷,遭逢于我未离奇。老怀一刻如能遣,生面六经匪所思。我以我诗行我法。不为人弟不人师。”谢国桢《读〈李白与杜甫〉》,诗云:“高适学诗未为老,郭老著书我未能。学习新知理旧业,金篦刮目快平生。”余亦有句:“五车八斗羡奇才,倚马功夫苦孰猜。捉笔若嫌知命晚,达夫十卷自何来?”
    但是,有研究表明,高适五十始学诗这个记载是错误的。近现代学者们研究整理其诗并以编年的形式刊出,就可看出,高适所留下的近230首诗,五十岁前所作,约占三分之二强。也许是历史资料记载有误,也许是高适本人谦言流传,也许是学者们对高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总之,我们不必去较真,继续使用这个现成的典故,毕竟是一件很方便、很有益处的事情。

--------------------------五十而知天命------------------------  2005.11.21
    《论语》中有一段话,记载了孔子总结自己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知天命”。那么,何谓“天命”?何以“五十而知天命”?
    先说说“天命”是什么意思。朱熹<<四书集注·论语>>曰:“天命,即天道流行而赋予物者也,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就是说,天命是天道所赋予物的,是可赋予物的,是此事物之所以为此事物根据的。童升《论语新解》认为,孔子所指的天命,就是自然变化的内在规律。也有人认为,可以解作事物的原因或必然性。于幼军就任湖南省副省长时,是这样诠释“天命”的:“天命首先是人民意志、人民利益。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千碑万碑,不如人民的口碑。天命也是客观规律。推进工作必须求真务实,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知天命就要与时俱进。”看样子,对“天命”是可以作出许多不同的解释的。我想,“天命”就是道理,这道理包括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道理:从自然角度看,有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从社会的角度看,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性认识,有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理解,等等。当然,人的一生,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精通,能懂得一些基本的道理也就行了。
    再说为什么非要到五十才能知天命。其实,孔子所说的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并非确数,只是表示进境过程而已。孔子在谈到“后生可畏”的论断时说,“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这句话讲得十分明白,人到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还没有成就的话,就没有什么好怕的。由此也可印证孔子所说的五十不是确数。我以为,人到五十岁左右,世界观已定,家室已定,事业已定,该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环视自己周围的事物,总结自己奋斗的得失,也就是说,该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了。
    最后想跟临近五十岁的朋友们说一句,千万不要把“天命”理解为上帝的意志、老天的安排,或者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更不要悲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天命不可违”,而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古人说:“光阴者,百年之过客也。”人到五十,才过半生,还有半生有待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人生“七属”------------------------  2005.11.25
  属即属相。我国古代术数家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相配合来记人出生年份(如子年出生则属鼠),称为“属相”,又称“十二生肖”、“十二属”。为什么要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呢?早在60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发现了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而且每次会合的位置都有不同的现象。于是,古人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又将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分为十二等份,也以十二地支分别命名,代表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即24小时)。马融注《系辞》曰:“《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用四十有九,转运而用也”。古人在其信奉的“天人合一”的观念驱使下,很自然地就把记年法应用到记人上来。所以,人生也就以十二年为一个阶段,俗称一“属”,通常“七属”为满,下文仿植物生长过程,试道其详。
  一属:十二岁,扎根期。滋养身体,培德育智,奠定人生基础。前六年读小学,后六年读中学,是成人的关键时期,也是成才希望之所在。
  二属:二十四岁,开花期。大学毕业后,工作一二年,有薪水自养,可谈婚论嫁,成家立业,向“三十而立”迈进。
  三属:三十六岁,挂果期。子女渐长,事业正红,常喜形于色。然须防乐极生悲,故有俗语“三十六上险一险”之说。度过此期,便入“不惑”之年了。
  四属:四十八岁,成熟期。下辈成人,事业封顶,得失已知,思想成熟,该作一下人生的阶段性总结了。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当此应知而未知,不亦悲乎?
  五属:六十岁,枯黄期。天干配地支,六十一轮回。人到花甲,退出工作舞台,不再有勃勃生机,与世无争,当从此始。故“六十而耳顺”,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了。
  六属:七十二岁,落叶期。精力衰退,体力不支,生活上须听从下人调理,即“七十从心所欲”。
  七属:八十四岁,冬眠期。精神渐失,骨骸显露,老年痴呆,形似婴儿,“返璞归真”不远矣。俗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正指此期。
  北斗主日月五星,谓主七政。民俗将正月初七定为人日。人有七窍、七情,诗有七律、七绝。所以,人到“七属”即为满,过此能冬尽复苏者,即为“神仙”,而“神仙”不是人人都能“修行”得到的。
  上述怪论,并无科学依据,读者视为呓语可也。

--------------------------如何看待“死灰复燃”------------------ 2005.11.30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毒品销声匿迹,娼妓不复存在,麻风、血吸虫等怪病被“纸船明烛照天烧”,赌博风再未刮起,整个社会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净化程度,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但是,人的追求是多方面的。“文革”后期,人们对那时的政治高压政策和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渐渐产生了不满。历史的航船在寻找新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政治宽松、经济自由的政策,经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不幸的是,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除了失业率迅速上升,刑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以外,黄、赌、毒、病,已变成社会的顽症。各种色情交易遍布城乡,赌博之风席卷大地,国际毒潮侵入国内,血吸虫、性病、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纷至沓来。真的是“死灰复燃”了。这个时候,年长的人又开始怀念过去清静的日子,对难除的顽症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如何看待“死灰复燃”呢?应该象看待改革开放以前的状况一样,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从事物的两面性出发,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去寻求解决的办法。经济与社会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的自私心理或者称为利益观之上的,而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的为公理念或者称为道德观之上的,若要使利益观与道德观“和平相处”,断非一日之功啊!实事求是地讲,追求经济发达与社会安定并存,是所有国家领导人的梦想。但治国之术各异。经济与社会如同握在手中的两个哑铃,或举或拎,或前或后,运行轨迹有所不同。不过规律还是有的,那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总是在纠正前面人的偏差中行进。因此,旁观的人不要在远处指手画脚,妄论前人是非。
  怎样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经济与社会同时健康发展?中央领导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确实是一语中的。只要每个公民都独善其身,都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理念,美好的未来就会很快地来到眼前。

回到上面



--------------------------五十回眸------------------ --------2005.12.10
--------------
--------------------------企业家的成败-----------------------2005.12.15
  如今人们都把大企业的老板称为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经济学上的解释太复杂,其实就是经营企业的行家,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本质特征来说,就是资本家,只是眼下官方还忌用“资本家”这个字眼,生怕玷污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一些小能人遨游商海,开始茁壮成长,有的几经周折,终于获得了成功。如近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推出中国500强企业的老板,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和新浪网共同推出的年度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零点集团推出的中国市民中印象最深的10大中国企业家,央视经济频道推出的20位经济人物候选人,标准普尔揭晓的中国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的老板,等等,无疑都是成功的企业家。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成功者,就必然有失败者。人民网转载《江南时报》记者华诚、实习生严玮的文章,披露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自1980年以来,仅有记录的,中国便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这其中有:上海大众老总方宏,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广州港澳中心李副总,茂名永丰面粉厂老板冯永明,北京金锐千翔通讯公司董事长祝凤生,等等。按照该文的说法,平均每个星期就有一个企业家自杀,这自然没包括那些自寻绝路的小企业主或者生意人。
  有社会学家认为,我国一些富豪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失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没有社会责任感。因此,企业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特别是要主动接受生活的挑战,只有正视挑战,才能平和自如地融入到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去,才能经受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安度幸福的人生。

--------------------------洪战辉现象------------------ ------2005.12.20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起,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洪战辉的事迹由《知音》首先报道——《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哥哥的胸膛是故乡》,并引来了各大传媒的推崇。中央电视台和各大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都争相报道和讨论洪战辉的事迹。河南省、湖南省先后发出通知,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活动。由此在中国城乡形成了反响强烈的洪战辉现象。
  洪战辉现象说明了什么?第一,说明当今农村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生活十分艰难,而社会保障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第二,说明农村免费教育多么重要,一些类似洪战辉家境的孩子,可能会永远徘徊在学校的大门之外。第三,说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执政为民不够扎实,扶贫济困、制止弃婴工作不力。第四,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学校园里学生贫富差别带来的观念变化,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第五,说明社会需要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如此。
  洪战辉是一株生长在贫困土壤上的顽强的幼苗,在社会舆论发现、赞叹和呵护这株幼苗之际,我真诚地希望,美好的中国尽快消除生长这种幼苗的土壤!

--------------------------《房县行》(四首)------------- ----  2005.12.25
-------------------
--------------------------公务员断想------------------ ------2005.12.30
  公务员即国家公务员,是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随着《公务员法》的即将实施,议论的热度将进一步升高。普通老百姓如何看待公务员呢?
  公务员是失业人员眼中的“铁饭碗”。想当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都有同一类型的人——干部,他们都归组织人事部门管理,享受着政策规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如今中小型国有企业已基本不存在了,原来的企业干部无门道跳槽的,只好流入失业的人群中,看着同时期的机关干部都变成了公务员,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公务员是农民眼中的“朝廷命官”。农民们见到收钱的、罚款的、通知的、调解的,或者坐小车的、戴大沿帽的,统统都视为当官的,盼着这些人为他们作主,给他们带来好处。除非是被逼得走投无路,否则绝对不可能有告官的念头的。
  公务员是企业老板眼中的“猎物”。老板总是要赚钱的,而形形色色的公务员掌握着各种各样的权力,并且这些权力有很大的收缩性,比如变通、自由裁量权等等,因此总有老板开动脑筋,或投石问路,或放长线钓大鱼。他们知道,投入产出比不会令人太失望。
  公务员是身为公务员的人眼中的“定心丸”。当个公务员,发不了大财,可也衣食无忧,不需要冥思苦想,也不需要昼夜奔波,图个平安、静心,只要不犯错误,谁奈我何?有时间,还可以就工资上的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层级差异,发发牢骚。当然,大多数公务员还是想有所作为的,起码也要对得起自己的那份薪水。
  也许,这些看法是在下的臆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官样文章。

回到上面



 
CopyRight©2006-2007 yxmcy.3u.cn

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